题目内容
卫生部在已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
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但市场上还发现含苏丹红的红心蛋。某校学生拟对苏丹红的致癌作用进行探究试验。有两组同学草拟了各自的实验方案,如下:
第一组实验方案:
I.实验材料和用具:大鼠若干只,普通饲料,三种苏丹红溶液A、B、C(分别为
低、中、高浓度),其他所需条件均满足。
II.实验目的: 。
III.方法步骤。
1选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体重相同的雌雄老鼠若干, 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饲养。
2四组鼠每天都饲喂等量普通饲料,不同的只是甲乙丙三组分别添加等量的苏丹红溶液A、溶液B、溶液C。丁组添加 。
3在适宜相同条件下饲养2年。
4两年后,检查大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大鼠肝癌的发生率。
IV.请你预测该组同学试验的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合理分析。(至少写出三种情况)。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组同学以小鼠离体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毒害性进行了检测。原理如下图
如果①过程表示的是离体细胞正常的有丝分裂,②过程表示的是该离体细胞不正常的分裂,则②过程产生了癌细胞,形成该细胞的内因是
。这些细胞的特点是:细胞能无限制的分裂、细胞的形态发生改变和 与正常细胞相比,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是(两项) 、 。
第一组
探究苏丹红能否诱导大鼠肝癌的发生 随机均等 等量的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①如四组大鼠肝癌发生率相同,(或都不发生肝癌)说明苏丹红不会诱发大鼠肝癌。
②如四组肝癌发生率为丙>乙>甲>丁,说明苏丹红会诱发大鼠肝癌,剂量越大癌变越大。
③如甲乙丙肝癌发生率相近,都高于丁,说明苏丹红会诱发大鼠肝癌,但跟剂量大小无关。
第二组
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或抑癌基因被抑制)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糖被)减少 线粒体 核糖体
卫生部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报道中提到苏丹红一号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科研人员欲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探究苏丹红是否对人体有危害。请回答:
(1)根据所学的动物细胞工程知识,你认为采取下列哪种技术手段最合适:
A.动物细胞融合 | B.动物细胞培养 | C.胚胎移植 | D.核移植 |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方法步骤:
①材料准备:从医院妇产科获取所需要的原材料组织,浓度为O.09%“苏丹红一号”试剂,高倍显微镜,培养瓶若干,配制好的培养液,剪刀,培养箱,胰蛋白酶,等。
②制备检测细胞:
配制细胞悬浮液过程:
③培养及检测:
(4分)
[3]实验结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略)
卫生部已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报告评估》中,提到苏丹红是一种人工色素(工业染料),它在人体内代谢生成相应的胺类。但最近还发现含苏丹红Ⅳ号的红心蛋,某校学生拟对苏丹红Ⅳ号的致癌作用进行探究试验。同学们只有想法和思路,还没有形成具体的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实验思路:以小鼠离体细胞为实验材料,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其致癌性进行检测。如果细胞发生了癌变,则这些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按照你的设计思路,应该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鉴别苏丹红是否引起动物细胞癌变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一定量的小鼠肝脏组织,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形成细胞群。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录形态变异的细胞数目。
假如结果统计如下表:
培养瓶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添加剂中苏丹红Ⅳ号浓度(mg·L-1) | 0 | 10 | 50 | 100 | 300 | 900 |
变异细胞比例 | 0 | 0 | 1/108 | 1/106 | 1/106 | 8/106 |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