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左图是某种高等生物细胞的模式图,右图是细胞周期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图所示细胞区别于乳酸杆菌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该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 ],该结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_

2)线粒体具有两层膜,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能显著扩大内膜表面积达510倍,内膜表面积增大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叶绿体中也存在膜面积扩大现象的结构是___________

3)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

4)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A.G1 B. S C. G2 D. M

5)据右图分析,下列细胞分裂图像中,处于右图中II期是___________

A. B.

C. D.

【答案】 蛋白质、磷脂 扩大线粒体内膜面积可增加酶的附着点,从而提高有氧呼吸速率 类囊体 核仁、核膜 B C

【解析】

1是某种高等生物细胞的模式图,其中①细胞膜、②线粒体、③中心体、④核糖体、⑤高尔基体、⑥核膜、⑦溶酶体、⑧核糖体、⑨内质网。

2为细胞周期图,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则选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分裂期长,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

1)图1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故属于动物细胞;乳酸杆菌为原核细胞,故该细胞区别于乳酸杆菌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该细胞具有核膜,乳酸杆菌无核膜。核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2)图1中表示线粒体的是②,线粒体有两层膜,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能显著扩大内膜表面积达5-10倍,内膜表面积增大的意义是在相同体积范围,扩大线粒体内膜面积可增加酶的附着点,从而增加有氧呼吸的速率,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加膜面积;

3)在有丝分裂前期核膜、核仁消失,有丝分裂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故在电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在M期中消失又出现的细胞结构是核膜和核仁。

4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若在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的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故选B

5)据右图分析,右图中II期属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下列图像,A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蓝莓中富含强抗氧化性的花青素、有延缓衰老的功效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提高蓝莓利用率,研究者尝试运用多种提取技术及加工方式,以期为扩大其工业化发展提供依据。下图甲是蓝莓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研究者以此作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图乙是探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光照强度对蓝莓光合速率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蓝莓中因富含强抗氧化性的花青素主要存在于蓝莓细胞的___________中,图甲光合作用反应式中,标号⑥处应补充的是___________,适合作为测量蓝莓光合作用指标的是___________(填标号)。

2)请参照图甲中光合作用反应式可知,影响蓝莓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和温度等环境因素,除此之外,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还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至少列举出2种)。

3)图乙中的光合速率是指_______(填:表观光合速率、真正光合速率、条件不够无法判定)。假定在温度为20℃、光照强度为保持L2,蓝莓的呼吸强度为3单位,那么在春末夏初季节,蓝莓能否正常生长?______(填:能、不能、无法判定)。图中显示当光照小于L1时或者温度为10℃时,光合速率都处于低位,由此初步推断出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为:_____________

4)请依据所学知识,并以指标③为变量,⑤为观测指标,确定一个研究课题:______________。并根据你的研究课题,设计一个用于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了节律时钟(由若干蛋白质组分构成)调控装置的发现者。植物的节律时钟控制很多生理过程,如向性生长和光合作用等。

左图显示,向日葵幼苗白天表现出向光性,但在夜间却能重新转向东方。

1)在单侧光下,向日葵幼苗表现出向光性,导致向光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A. 背光侧和向光侧脱落酸合成量不同

B. 背光侧和向光侧脱落酸分布不均匀

C. 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合成量不同

D. 背光侧和向光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为了揭示向日葵幼苗夜间重新转向东方的机理,科学家提出了两种假设:(1)环境昼夜交替引起该现象(外因);(2)植物自身存在昼长和夜长均恒定的生物时钟(内因)。下列实验设计有助于区分上述两种假设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在温度不同的暗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B. 在装有全天候定向光照的温室内观察是否出现节律性转向

C. 在若干个光照强度不同的温室内分别测定幼苗顶芽的转向速率

D. 在夏至(昼长夜短)和秋分(昼夜等长)夜间分别测定大田幼苗顶芽转向速率

为了探究节律时钟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构建了TOCZTL两种拟南芥突变株(两者的节律时钟周期分别为2028小时,昼夜时长为11),并测定两者在不同条件下(T20T28)光合作用相关指标。其中T20T28表示室内控制光照/黑暗循环周期分别为2028小时(光照与黑暗时长为11)。测定结果如右图所示。

3)叶绿素存在于叶绿体中的________________,参与了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

4)植物的干重能反映光合作用的强度,因此科学家在研究中比较了两种突变株的干重。作为光合作用强度的观测指标还可以采用_______吸收量和________释放量。

5)对某些农作物而言,干重的提高意味着产量的增加。下列能影响植物干重的因素是________

A. 色素含量 B. 光照强度

C. 环境温度 D. 昼夜时长

()6根据右图,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