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8.如图为某一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Ⅱ-5号个体Y染色体上不含基因b).请据图问答下列问题.

(1)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遗传病.如果Ⅰ-2号个体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2)如果甲病和乙病中有一种伴性遗传病.Ⅲ-2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一代中的Ⅰ-1,Ⅰ-2号个体的46条染色体通过Ⅱ-3号个体最多能传给性染色组成正常的Ⅲ-4号个体22条,Ⅲ-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Ⅱ-4号个体和Ⅱ-5号个体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其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frac{5}{8}$,Ⅲ-4号个体和Ⅲ-6号个体结婚后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为$\frac{1}{4}$.

分析 分析系谱图:先看甲病,图中Ⅱ-4和Ⅱ-5患甲病,生了一个不患甲病的Ⅲ-7,因此该病为显性遗传;“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再看乙病,图中Ⅱ-4和Ⅱ-5不患乙病,生了一个患乙病的Ⅲ-6,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但是不能判断相应的染色体.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判断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如果Ⅰ-2号个体不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则Ⅱ-3号个体的一个致病基因来自于Ⅰ-1,因此乙病只能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根据题意,甲病和乙病中有一种伴性遗传病,而甲病已经明确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此乙病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号个体患乙病,基因型可以表示为XbXb,两个致病基因分别来自Ⅱ-2和Ⅱ-3,而Ⅱ-3的致病基因来自第一代中的Ⅰ-1;Ⅰ-2号个体的46条染色体传递给Ⅱ-3号个体的有22+Y,而Ⅲ-4为女性(性染色体为XX),因此最多能传给性染色组成正常的Ⅲ-4号个体22条;由于Ⅱ-2不患甲病,因此Ⅲ-4个体的甲病基因为Aa,又由于Ⅱ-3为乙病患者,因此不患乙病的Ⅲ-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Xb;系谱图中看出,Ⅱ-4号个体和Ⅱ-5号个体后代有不患甲病(aa),有患乙病的男孩(XbY),因此他们两者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AaXBY,因此如果再生一个孩子,则其只患一种病的概率=$\frac{3}{4}×\frac{3}{4}+\frac{1}{4}×\frac{1}{4}=\frac{5}{8}$;Ⅲ-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 AaXBXb,Ⅲ-6号个体的基因型为aaXbY,因此Ⅲ-4号个体和Ⅲ-6号个体结婚后所生后代不患病的概率=$\frac{1}{2}×\frac{1}{2}=\frac{1}{4}$.
故答案为:
(1)常   显   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隐性    伴X隐性 
(2)Ⅰ-1   22    AaXBXb    $\frac{5}{8}$    $\frac{1}{4}$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遗传图谱的分析是解题的关键,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分析遗传系谱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3.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
组号
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未加河豚毒素
(对照)
7575
浸润在河
豚毒素中
5min后6565
10min后5025
15min后400
(1)第Ⅰ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降糖药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