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前些年某地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将当地的原始森林改造成了人造马尾松林。随后的几年中,该人造林受到松毛虫的侵害,且危害越来越严重。林场工作人员用药物进行了局部灭虫,但效果很难持久有效。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相对于自然马尾松林,人造马尾松林更容易暴发虫害,其原因是_________

2)灭虫前松毛虫的数量变化整体呈“S”型增长,其增长曲线中的处对应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防治松毛虫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_(填“”“之前”或“之后”)。

3)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这种可以有效控制虫害的方法属于_______防治,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而农药防治不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防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

4)一般认为对某种害虫的防治主要是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请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工林组成成分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 增长型 之前 生物 农药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害虫天敌减少,污染环境 不彻底消灭害虫可以保持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彻底消灭害虫会使其基因库彻底消失,降低遗传多样性)

【解析】

1、“ S”型增长曲线

条件: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与密度有关

用N表示种群数量,当N=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最适合捕捞(图中C点)

  N>K/2时,种群增长率降低,

  N<K/2时,种群增长率增大。

联系实际:保护珍贵动物及消灭害虫时,注意K值,即在保护(消灭)种群数量的同时还要扩大(减小)他们的环境容纳量。

2、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

3、生物防治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而且保证了物种多样性,维持了生态平衡。

(1)相对于自然马尾松林,人造马尾松林中的物种单一,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故更容易暴发虫害。

(2)由于灭虫前松毛虫的数量变化整体呈“S”型增长,故在K/2时,其增长速率最快,故此时对应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防治松毛虫的最佳时间是K/2,而且越早越好。

(3)灰喜鹊作为马尾松林害虫的天敌,通过捕食关系实现两个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这属于生物防治的例子,该方法具有长效、环保和无污染的特点;由于农药使害虫抗药性增强,害虫天敌减少,污染环境,故农药防治不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防治。

(4)控制害虫种群的大小,通常不彻底消灭害虫,保持了物种多样性,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不受影响,便于维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