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稳态是生命系统的重要特征,在各个层次中普遍存在,请分析下列有关问题。
(1)氨基酸、核苷酸等是细胞代谢所产生、自身生长所必需的物质,由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它们不会轻易的排到细胞外,但也不会在细胞内大量积累,是因为细胞存在一种________机制(如图所示)。
(2)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原因是其免疫系统的_______________功能已被破坏。科学研究表明:HIV能识别T细胞膜上的CD4受体进而入侵T细胞。人成熟的红细胞用CD4修饰后,也会被HIV识别、入侵,因而被称为HIV的“陷阱细胞”,可用来清除HIV,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
(3)某条河流污染后引发水华现象,现对其进行修复,甲提出引进水葫芦与藻类竞争,抑制藻类的大量繁殖;乙认为可投放捕食藻类的杂食性鱼类非洲鲫鱼,来降低藻类的密度。你认为甲乙两位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选择透过性 反馈调节 监控和清除 人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无法为HIV的繁殖提供酶、场所等条件,最后会随红细胞的凋亡被免疫系统清除 都不可行,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
【解析】
1、从图中看出,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物变成了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的增加抑制了该反应的进行,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1)细胞膜对物质的运输有选择透过性,所以氨基酸、核苷酸等物质不会轻易排出细胞;从图中看出,代谢产物的增加对酶有抑制作用,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2)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其监控和清除的功能,由于该功能被破坏,所以艾滋病患者最终可能死于各种器官的恶性肿瘤。人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提供酶和场所等条件,HIV进入该细胞陷阱后将无法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凋亡一起被免疫系统清除。
(3)甲同学的方案是引进水葫芦,乙同学的方案是引入非洲鲫鱼,这两种方案都不可行,因为都可能会导致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生物多样性下降。
【题目】南通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小液流法”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实验步骤:
①配制具有一定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
②取12支干燥洁净的带塞试管,分成甲、乙两组,每组试管依次编为1~6号。向甲、乙两组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4mL,迅速塞紧试管,备用。
③取大小相似的黑藻叶片60片,随机均分为6组,分别加入甲组的6支试管中,并塞紧试管。放置20min,期间多次摇动试管。再向甲组每支试管中均加入微量甲烯蓝粉末(忽略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充分摇匀。
④将乙组蔗糖溶液摇匀,用弯头毛细吸管从甲组试管中吸取少量蓝色溶液,插入乙组相同编号试管内的溶液中部,从毛细吸管尖端轻轻挤出1小滴蓝色溶液(如图)。观察蓝色小滴的升降情况,并做好记录。
实验结果:
乙组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加入的蔗糖溶液浓度/mol/L | 0.05 | 0.10 | 0.15 | 0.20 | 0.25 | 0.30 |
蓝色小滴升降情况 | ↓ | ↓ | ↓ | ↑ | ↑ | ↑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装有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要及时塞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③不同试管中加入的黑藻叶片的大小和数量要相同,这属于对实验______变量的控制。
(2)乙组试管1、2、3中蓝色小滴均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下降最慢的是试管______中的蓝色小滴。
(3)取出甲组6支试管中的黑藻叶片进行显微观察,可发现试管_______中的黑藻叶片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4)根据实验结果可估测黑藻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_____________之间。若要使估测结果更准确,则实验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实验的黑藻叶片还是观察________(细胞器)的好材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