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能构成群落的是 , 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 .
(2)F粪便的能被微生物分解,则该种情况下,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第营养级.
(3)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则D的数量是 .
(4)如图3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a).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的形式贮存;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
②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的原因 .
【答案】
(1)B,C,D,E,F;F
(2)一
(3)减少
(4)(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5.6%;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解析】解:(1)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即图中B、C、D、E、F,图2中的乙表示初级消费者,相当于图1中的F.(2)F是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其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所以F粪便的能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3)E中出现大量白化苗,即生产者的数量大量减少,则F、D、B的数量将会减少.(4)①图中②代表的能量是以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的形式储存的.肉食动物的总能量为2.1+5.1+0.05+0.25=7.5,但是7.5个单位能量中有5个是外界输入的,所以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获得的能量是7.5﹣5=2.5,则植食动物的总能量为2.5+4+9+0.5=16,由于植食动物从外界输入了2个单位的能量,但已被同化,无需减去.所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5÷16=15.6%.②因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不断损耗,流到更高营养级中的能量会越来越少.但是为了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故图中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顶位肉食动物随营养级的升高需要的有机物输入越来越多.
所以答案是:(1)B,C,D,E,F(缺一不可);F(2)一(3)减少(4)(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5.6%;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输出量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之间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功能单位;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紧密联系,才能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统一整体,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题目】如图是某一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酶和B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请分析回答:
(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 .
(2)图一结果显示,在40℃至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 .
(3)如表是图一所示的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可知表中③处应是 , ⑧处应是 .
温度(℃)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⑦ |
A酶活性(mmolS﹣1) | 3.1 | 3.8 | 5.8 | 6.3 | 5.4 | 2.9 | 0.9 |
B酶活性(mmolS﹣1) | 1.1 | 2.2 | 3.9 | ⑧ | 3.4 | 1.9 | 0 |
(4)图二表示30℃时B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他条件不变,在图二上画出A酶(浓度与B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