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芍药是我国的传统花卉。用二倍体芍药(2n=10)与四倍体芍药(4n=20)杂交获得性状优良的新品种过程中,发现其育性较低。下图①~④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导致其雄配子育性降低的原因可能有
A. 图①染色体因着丝粒异常而未能正常分离,染色体断裂后导致某些基因功能丧失
B. 图②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增加
C. 图③减II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最终形成三个雄配子
D. 图④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授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
【答案】AC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②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A、图①染色体因着丝粒异常而未能正常分离,染色体断裂后导致某些基因功能丧失,导致雄配子育性降低,A正确;
B、图②中落后的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丢失,从而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少,雄配子育性降低,B错误;
C、图③减II后期有的子细胞的染色体相互靠近未能分离,最终形成三个雄配子,不是正常的生殖细胞,无法产生种子,使雄配子育性降低,C正确;
D、图④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不同步,导致授粉时有些花粉未成熟,影响花粉正常授精,从而导致雄配子育性降低,D正确。
故选ACD。
【题目】水稻斑点叶突变体在叶片或叶鞘上形成类似于病斑的斑点,研究斑点叶突变体对揭示植物的抗病反应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1)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获得斑点叶突变体s1和s2,分别同野生型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 | F2群体 | |
野生型株数 | 突变型株数 | ||
s1 × 野生型 | 野生型 | 171 | 56 |
s2 × 野生型 | 野生型 | 198 | 68 |
说明突变性状由单一____________性基因控制。
(2)在s1突变位点的上、下游设计引物,PCR扩增后测序,如下图所示:
s1发生的碱基替换是____________。
(3)与野生型相比,s2突变位点具有相应限制酶的识别序列。PCR获得的对应DNA片段用该限制酶处理后电泳,s2的条带是下图中的____________。
(4)结合突变位点进一步分析,s1和s2是水稻E基因突变所致,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性。s1突变使得转录产物加工形成的mRNA编码区域多出4个碱基,从而造成____________。s2突变导致E蛋白中一个苯丙氨酸变成半胱氨酸,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为UUU、UUC;半胱氨酸的密码子为UGU、UGC,推知s2发生的碱基对替换为____________。
(5)水稻患白叶枯病时会在叶片上出现病斑,已知水稻E基因功能缺失表现出对白叶枯病原菌很好的抗性。为研究s1、s2突变体是否具有抗白叶枯病的性状,设计了如下实验:从每株s1、s2突变体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全部展开叶片各1片,接种白叶枯病菌,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病斑的长度。请评价此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6)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一种预防白叶枯病的方法。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