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我们种植的水稻,它们并非天然而成,而是野生稻种经过人类上万年的栽培、驯化而成的物种.科学家们针对水稻及其亲缘关系较近野生种的遗传多样性以及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和现代育种开展了长期的研究.(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如果一个水稻种群仍然保持较多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基因 多样性.
(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3)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培育抗虫转基因水稻,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是-GGATCC-,切点在GG之间.同时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面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①请画出质粒的切割点被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的过程图.
②培养基2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激素外,还必须加入卡那霉素.
③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SCK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
甲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乙图个体自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丙图个体自交,F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分析题图:甲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SCK基因;乙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frac{1}{2}$含有SCK基因;丙图植株相当于是SCK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frac{3}{4}$含有SCK基因.
解答 解:(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如果一个水稻种群仍然保持较多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基因 多样性.
(2)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是突变、自然选择和隔离.
(3)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基因)导入水稻培育抗虫转基因水稻,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是-GGATCC-,切点在GG之间.同时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面为培育转基因水稻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①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剪刀”能识别的序列是-GGATCC-,切点在GG之间”,因此质粒的切割点被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的过程图为:.
②标记基因是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此培养基2中应加入卡那霉素.
③甲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均含有Bt基因,因此甲个体自交,后代全部含有抗虫基因,因此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0;
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有一半含有Bt基因,因此乙个体自交,后代不含抗虫基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1}{2}$×$\frac{1}{2}=\frac{1}{4}$,则含有抗虫基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3}{4}$,因此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3:1;
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有$\frac{3}{4}$含有Bt基因,因此丙个体自交,后代不含抗虫基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1}{4}$×$\frac{1}{4}=\frac{1}{16}$,则含有抗虫基因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frac{15}{16}$,因此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5:1.
故答案为:
(1)生物进化 基因
(2)自然选择 隔离
(3)①
②卡那霉素
③1:0 3:1 15:1
点评 本题结合题图,综合考查了生物进化、基因工程以及遗传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等方面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分析题图,从甲、乙和丙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入手,进而判断出各植株自交后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
元素 | a | b | c |
含量 | 65% | 18% | 10% |
A. | 表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元素也是a | |
B. | 若图表示细胞鲜重,则甲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表中的b | |
C. | 若图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则甲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 |
D. | 若表示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含量和番茄细胞中完全相同 |
A. | 突触由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组成 | |
B. |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通过突触间隙 | |
C. | 突触后膜上存在与信息分子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 |
D. | 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
A. | 18%,82% | B. | 38%,62% | C. | 58%,42% | D. | 92%,8% |
①具有双层膜②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③产生氧气④含有DNA ⑤内部含有酶.
A. | ①②④ | B. | ③④⑤ | C. | ②④⑤ | D. | ①④⑤ |
血红蛋白 | 部分α链的密码及其氨基酸顺序 | ||||||||||
137 | 138 | 139 | 140 | 141 | 142 | 143 | 144 | 145 | 146 | 147 | |
正常 | ACC 苏 | UCC 丝 | AAA 赖 | UAC 酪 | GGU 精 | UAA 终止 | |||||
异常 | ACC 苏 | UCA 丝 | AAU 天冬酰胺 | ACG 苏 | GUU 缬 | AAG 赖 | CUG 亮 | GAG 谷 | CCU 脯 | CGU 精 | UAG 终止 |
(2)异常血红蛋白α链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α链合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C=G缺失
(3)这种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DNA复制)时期.
(4)如果要降低该变异的影响,在突变基因的突变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D
A.置换单个碱基 B.增加3个碱基对C.缺失3个碱基 D.缺失2个碱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