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蛋白质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鉴定待测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 | |
B. | 组织样液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后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 | |
C. |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试管内液体无色,加热后变成红黄色 | |
D. | 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最佳的实验材料是甘蔗的茎或梨 |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解答 解: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该先加入NaOH溶液,振荡后再加CuS04溶液,A正确;
B、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水浴加热,因此组织样液中滴加本尼迪特试剂后不产生砖红色沉淀,不能说明没有还原糖,B错误;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变为蓝色,加热后变成红黄色,C错误;
D、甘蔗的茎富含蔗糖,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因此不可作为还原糖的鉴定材料,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检测蛋白质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甲、乙和丙为观察到的某些细胞或生物的结构示意图,下列与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 )
A. | 甲表示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质流动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 | |
B. | 若乙通过分泌化学物质与其他细胞进行信息交流,则与分泌物结合的是载体 | |
C. | 若乙中分泌物是激素,参与分泌物合成的细胞器一定有核糖体 | |
D. | 丙表示病毒,其生命活动只有在活细胞中才能够完成 |
1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物质多样性、生物个体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这三个层次 | |
B. |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 |
C. |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 |
D. | 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 |
3.糖类、蛋白质不含有,脂质不一定有,但核酸中一定有的元素是( )
A. | N | B. | S | C. | P | D. | Fe |
13.人的红细胞被置于O.9%的生理盐水中,能基本保持其正常状态,其原因是( )
A. | 水分进出保持相对平衡 | B. | 红细胞膜的特性改变了 | ||
C. | 水分不进去也不出来了 | D. | 红细胞被固定了 |
20.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就能成功实现表达 | |
B. | 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 |
C. | 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中要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 | |
D. | 基因工程是人工进行基因切割、重组、转移和表达的技术,是在分子水平上对生物遗传做人为干预 |
17.用32P标记磷脂中的磷,结果不能检测到32P存在的细胞器是:( )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内质网
④染色体
⑤高尔基体
⑥细胞膜
⑦细胞核
⑧中心体.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内质网
④染色体
⑤高尔基体
⑥细胞膜
⑦细胞核
⑧中心体.
A. | ①③⑤⑥⑦ | B. | ⑧ | C. | ②⑧ | D. | ②④⑧ |
17.某生物研究小组观察到野外四个物种在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
(1)根据表中信息,画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营养结构关系.
(2)物种A与B、C与A依次属于竞争、捕食关系.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
休息 | 与其他物种的关系 | 进食 | 其他活动 | |
物种A | 20% | 15%追逐物种B | 55%吃植物种子 | 10% |
物种B | 20% | 25%被物种A追逐 | 45%吃植物种子 | 10% |
物种C | 75% | 15%吃物种A | 10% | |
物种D | 75% | 20%吃物种C | 5% |
(2)物种A与B、C与A依次属于竞争、捕食关系.从食性角度看,物种C、D一天中进食时间较短而休息时间较长,其可能的原因是物种C、D均属于肉食性动物,食物中蛋白质、脂肪较多,含有的能量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