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棉盲蝽是一种对棉花危害很大的小型昆虫,其成虫和若虫刺吸棉株汁液,导致棉花减产。科研工作者对我国某地棉盲蝽的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干旱年份和涝年,棉盲蝽种群数量变化分别如A、B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研究人员可以利用样方法对棉田中的棉盲蝽种群数量进行调查
B.不同年份自6月中旬到7月上旬,棉盲蝽种群都呈现J型增长
C.使用杀虫剂会诱发棉盲蝽产生抗性突变,因此最好进行生物防治
D.涝年棉盲蝽的危害更加严重,掌握气象数据是棉盲蝽防治的关键
【答案】C
【解析】
本题文通过识图需要利用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自然选择等相关知识做出判断。
A.由于棉田中的棉盲蝽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所以可以用样方法对其种群数量进行调查,A正确;
B.识图可知,不同年份自6月中旬到7月上旬(正常雨季),棉盲蝽种群都是呈现J型增长,B正确;
C.使用杀虫剂会对棉盲蝽进行抗性选择,而不会诱发产生抗性突变,C错误;
D.识图对比可知,涝年棉盲蝽的危害更加严重,掌握气象数据是棉盲蝽防治的关键,D正确。
故选C。
【题目】用基因工程技术从分离、提纯的圆褐固氮菌中获取固氮基因,然后进行PCR扩增。表1和表2分别表示用PCR扩增固氮基因的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表1
PCR反 应体系 | 缓冲液 | 脱氧核苷酸 | 引物A | 引物B | DNA聚合酶 | 模板DNA |
50 μL | 5 μL | 0.5 μL | 0.5 μL | 0.5 μL | 0.5U | 1~2 μL |
加去离子水补足至50 μL |
表2
反应 条件 | 复性 | 延伸 | 30次循环后 | 保温 | |
温度 | 55 ℃ | 72 ℃ | 适宜 | 4 ℃ | |
时间 | 30 s | 1 min | 5~10 min | 2 h |
(1)从表1和表2中可得出,PCR技术与DNA复制相比较,主要区别之一是__________。此外,从反应条件看,所使用的DNA聚合酶应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每次循环都需要2种引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对固氮基因产物的生产研究中,需要从复杂的细胞混合物中提取、分离高纯度的蛋白质。下图表示蛋白质提取和分离实验涉及的相关原理。
①图甲表示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蛋白质通过凝胶色谱法分离的过程。试管中收集到的液体最先出现的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蛋白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乙所示实验模拟电泳现象,U型管左侧的颜色逐渐变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动物体的反射弧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信息传递。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兴奋首先在反射弧的______________中产生,以______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当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时,储存在______________中的递质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引发突触后膜的兴奋。
(2)研究人员发现电刺激传出神经后,突触前膜的兴奋引发钙离子内流,之后递质释放,据此推测突触前膜内钙离子浓度增加是递质释放的直接诱因。除草醚是一种对光不稳定的钙结合剂,在紫外光照射下能迅速释放Ca2+。研究人员利用除草醚和下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请写出下列表格中实验组的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对照组 | 不向突触前膜内进行物质注射,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定突触前膜电位和突触后膜电位。 | 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都产生兴奋 |
实验组 |
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