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下表所示类型和数量的子代: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_____,你的判断理由是____

(2)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____

(3)若已知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Y染色体上没有此基因及其等位基因),但实验室只有从自然界捕获的、有繁殖能力的刚毛雌、雄果蝇各一只和截毛雌、雄果蝇各一只,请你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和结论:若① _______,则亲本雄果蝇的性状为显性;若② ______,则亲本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

【答案】常染色体 子代雄果蝇和雌果蝇中灰身:黑身都等于3:1,与性别无关 AaXBXb和AaXBY 任取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后代雌果蝇都不表现母本性状(若后代果蝇雌、雄各表现一种性状,且性状不同) 若后代雌果蝇表现有母本性状(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或后代中雌、雄果蝇均含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型且各占1/2)

【解析】

根据子代性状分离比以及性状的遗传是否与性别有关,确定出每对基因的遗传方式以及亲本的基因型。子代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因此可以确定确定直毛和分叉毛这一对性状位于X染色体上。

1)灰身和黑身这一对相对性状在子代果蝇中,无论在雄果蝇和雌果蝇中灰身:黑身都等于3:1,与性别无关 ,因此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通过分析及第一问可知 ,控制灰身和黑身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子代灰身:黑身都等于3:1,则灰身为显性,亲本基因型都为Aa。控制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且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雌果蝇都是直毛,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 和XBY,组合在一起亲本的基因型就为AaXBXb和AaXBY。

(3)若想判断刚毛和截毛这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可以让已知的两只不同性状的雌、雄果蝇杂交,观察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因为已知果蝇的刚毛与截毛是由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的,因此①若后代雌果蝇都不表现母本性状(若后代果蝇雌、雄各表现一种性状,且性状不同)则亲本雄果蝇的性状为显性,②若后代雌果蝇表现有母本性状(若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或后代中雌、雄果蝇均含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型且各占1/2),则亲本雄果蝇的性状为隐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l)草原上不同地段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中的重大灾害之一。图甲表示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的种群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一蝗虫取食量)的影响;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引发的蝗灾及其防治过程中蝗虫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图甲是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模型。根据牧草产量的影响因素,当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小于5只/m2时,随狭翅雏蝗种群密度增大,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蝗灾,因为 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 的结果,则该调查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图乙的A点至I点各对应时间点分别是农药防治或生物防治的时间点,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哪些点____对应时间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点对应时间开始引入了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发生E-F变化的 直接原因是 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