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F,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图所示。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
A.该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因为环境改变使之产生了定向变异 |
B.F基因决定的性状在生存斗争中占有优势 |
C.FF的幼体存活率一定高于杂合子 |
D.该种群中F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变化表示新物种的产生 |
B
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性的,故A错;据图可知,F的基因频率不断增加,说明显性性状更适应环境,故B正确;根据图中不能确定FF和Ff的存活率高低,故C错;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故D错。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识图、图文转化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下列关于月季的花药培养,认识错误的是 ( )
A.花粉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
B.选择花药的最适宜时期是完全未开放的花蕾,镜检花粉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
C.选取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消毒 |
D.花粉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
对下列有关实例形成原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无子番茄的获得是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
B.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了单倍体育种的原理 |
C.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
D.“多莉”羊的获得是利用了杂交育种的原理 |
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该病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控制,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A.1号 | B.2号 | C.3号 | D.4号 |
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
B.图中两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链相同 |
C.图中现象可表示酵母菌核基因的表达过程中 |
D.图中合成相关物质时,碱基配对方式有不同 |
下列有关人体的细胞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传递给后代的机会相等 |
B.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中DNA数目与有丝分裂中期相同 |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相同 |
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其染色体数目一直为23条 |
下面是以小麦为实验材料所进行的实验,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发芽的种子研磨液置于试管内,加入斐林试剂,试管内立即呈现砖红色沉淀,这是因为发芽的小麦种子中含有还原性糖; |
B.利用小麦叶片进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时,叶片需要用酒精进行脱色处理,实验结果是绿色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红色主要分布在细胞核; |
C.用显微镜观察小麦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可观察到有丝分裂的图像,从而判断出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
D.若利用小麦根毛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调节显微镜的措施是缩小光圈或换平面反光镜 |
某植株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缺失,获得该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育(无活性),缺失染色体上具有红色显性基因B,正常染色体上具有白色隐性基因b(见下图)。如果该植株自交,其后代的性状表现一般是
A.红色性状∶白色性状=3∶1 | B.红色性状∶白色性状=1∶1 |
C.都是红色性状 | D.都是白色性状 |
如图表示某二倍体生物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共存在4对等位基因 |
B.图示所有基因的编码区都是不连续的 |
C.图中茎高和花色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
D.甲染色体上所示基因控制的性状在该生物体内可全部观察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