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Ⅰ牛奶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培养基。生鲜牛奶中的微生物情况反映了奶牛的健康状况,也影响奶制品的运输和贮藏;牛奶在饮用前都要经过巴氏消毒,以杀死有害微生物。

1)为检测消毒前后牛奶中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做如图操作。用无菌吸管从三角烧瓶中吸取1 mL生牛奶稀释液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如此重复3次,将10mL生牛奶稀释到10-4浓度后,取01mL滴在培养基上。将牛奶稀释液滴加在培养基上进行涂布,应选择的涂布工具是__________

该涂布工具最合适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___

A.火焰灼烧 B.高压蒸汽灭菌 C.酒精擦拭 D.紫外线照射

2)图所示方法为稀释培养法,按此方法培养得到的3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为25个、23个、24个,则生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________个。

3)消毒后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用稀释平板法检测消毒后牛奶是否含有细菌,则在操作步骤上应作什么改动?__________________

4)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是_________

A.环境条件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Ⅱ. 获得禽有一定酒精度的苹果酸,添加蜂蜜、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按一定比例试制苹果醋复合饮料。苹果醋以及复合型饮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请回答:

1)苹果汁中的果胶组成为半乳糖醛和_______。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不溶于 __,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苹果汁生产时,可加入果胶酶和______酶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2)采用_____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苹果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

A 15 min高压蒸汽灭菌 B.高猛酸钾消毒

C70%酒精消毒 D.低温消毒

3)上述流程中,X____过程,该过程理论上____(填有、无)CO2产生。酒精发酵和X过程分别利用的是__________两种微生物的发酵原理。由酒精发酵转变成X过程时,装置的充气口需要改变的主要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

【答案】B B 24×106 稀释次数减少 C 半乳糖醛酸甲酯 乙醇 果胶甲酯 D 醋酸发酵 酵母菌 醋杆菌(醋化醋杆菌) 通入无菌空气

【解析】

据图分析,题Ⅰ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了104倍;A为接种环,B为涂布器,C为滴管,D为接种针。题Ⅱ图示为苹果醋以及复合型饮料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该过程中先进行酒精发酵,后进行醋酸发酵,即图中X表示醋酸发酵。

Ⅰ.(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A为接种环,B为涂布器,C为滴管,D为接种针,而稀释涂布平板法中使用的涂布工具是涂布器,故选B。该方法中使用的是固体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进行灭菌,故选B

2)由于图中稀释了104倍,且得到的3个培养皿中菌落数分别为25个、23个、24个,因此牛奶中每毫升含细菌数为(25+23+24÷3÷0.1×104=2.4×106个。

3)消毒后的牛奶中绝大部分细菌被杀死,若继续用该方法检测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的数量,由于细菌数目减少,故应稀释次数减少。

4)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因此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其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细菌种群进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异是基因突变,故选C

Ⅱ.(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溶于乙醇,其组成为半乳糖醛和半乳糖醛酸甲酯;苹果汁生产时,可加入果胶酶和果胶甲酯酶以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

2)低温消毒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苹果汁的色香味和营养价值,故选D

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X表示醋酸发酵,该过程没有二氧化碳产生;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利用的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和醋酸菌;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醋酸菌需要消耗氧气,因此由酒精发酵转变成醋酸发酵过程时,装置的充气口需要通入无菌空气。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某科学研究小组利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做了下列三个实验

1)实验一:如图一装置,通过通气管向密闭容器中通14CO2,密闭容器周围有固定的充足且适宜的光源。当反应进行到05s时,发现14C出现在一种三碳化合物(C3)中。当反应进行到5s时,14C还出现在一种五碳化合物(C5)和一种六碳糖(C6)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的。在该实验中,如果发现05sC5的含量较高,若降低其含量,可改变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答两点)。

2)实验二:用高速离心法破坏叶绿体膜后,类囊体薄膜和基质都释放出来。然后再用离心法去掉类囊体薄膜。黑暗条件下,在去掉类囊体薄膜的基质中加入ATPNADPH14CO2,结果在这种基质中检出含14C的光合产物。光合作用中类囊体薄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在基质中加入ATPNADPH等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如果不加入上述物质而只给予光照,反应能否进行?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某同学将小球藻放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以人工白炽灯作为光源,先将试管与白炽灯之间距离定为a,每隔一段时间移动改变白炽灯与大试管的距离,测定在不同距离下小球藻释放气泡的速率(其他环境条件适宜且保持不变),结果如图二所示。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c点时可能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a点时不释放气泡,该同学认为a点时小球藻不进行光合作用,你认为他的观点正确吗______________?简述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

【题目】研究人员设计出如图1所示的组合型生态浮床,并开展对受到生活污水污染的池塘水净化的实验,研究中设置了四组实验:组合型生态浮床植物对照组(仅等量美人蕉)、基质对照组(仅等量球形塑料填料)和空白对照组,图2是本实验测得的水体总磷量变化。请回答:

1)实验开始前,浮床所用的球形塑料填料先要进行灭菌处理,再置于待治理的池塘水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4d(每两天换水一次),直到填料表面形成微生物菌膜。选用池塘水的作用是_________,固定的微生物大多数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成分)。

2)生态浮床上美人蕉旺盛生长的根系有较强的泌氧能力,能为填料表面微生物提供适宜微环境,美人蕉与填料表面微生物之间存在________关系。美人蕉既能净化水体又有观赏价值,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价值。

3)图2实验结果说明组合型生态浮床对总磷量去除率较高,主要原因是通过美人蕉和微生物吸收磷并同化为自身的_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在生态系统中这些磷元素可能的去向有_________。在浮床种植植物的根部增加填料固定微生物,对水体磷去除具有_________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水体生态修复效率。

4)在将组合型生态浮床投入池塘进行污水治理过程中,常常会再向池塘中投入一定量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鱼)和滤食性底栖生物(如河蚌)等,一方面可以完善池塘生态系统的_________,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定期捕获这些生物,降低生态系统总NP含量。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