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与核DNA数目比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DE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图2中__________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
(3)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2分)细胞,具有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_,①和④是___________。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期。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2分),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2分)。若M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可能是在四分体时期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NA复制 着丝点分裂
(2)丙、丁
(3)甲、乙、丙(2分,答不全不得分) 丙、丁 一对同源染色体
(4)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5)次级精母细胞(2分) 常染色体(2分)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2分)
【解析】
(1)由图1和2表示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例,BC是DNA复制,一个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染色体:DNA=1:2,DE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染色体:DNA=1:1.
(2)由于图1中的CD段,染色体:DNA=1:2,所以图2中丙、丁对应图1中的CD段.
(3)图2中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具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具有染色单体的是丙、丁,①和④形态大小相同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4)图2中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对同源染色体。
(5)图2中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由于XY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已分离,所以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常染色体.M的姐妹染色单体是复制关系,所带基因应相同.如果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则说明在DNA复制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
【题目】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肥料,但若不经细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繁多,同学们试图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KH2PO4 | Na2HPO4 | MgSO4·7H2O | 葡萄糖 | 尿素 | 琼脂 | ||||||
1.4 | g | 2.1 | g | 0.2 | g | 10 | g | 1 | g | 15 | g |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 000 mL。
(1)按物理性质分,此培养基属于______ 。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这种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 和 ,实验需要振荡原因是 。
(4)图中将细菌转到固体培养基上时,可采用____________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5)在实验中,下列材料或用具需要灭菌的是 ,需要消毒的是 。(填序号)
①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和吸管
③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6)在进行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A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A同学的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土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