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色素性视网膜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退行性视网膜疾病,严重者会丧失全部视力。
(1)研究人员对患病者的家族进行了______调查,制作了遗传系谱图,如图1。
(2)从图1分析可知,此病属于______性遗传病,但不能确认致病基因P所在的位置。
(3)研究人员对此家族中IV-1和III-3的P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部分结果如图2。
①图2显示异常P基因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__。
②结合图1和图2,可以确认此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III-2的基因型是_______。
(4)为了进一步探究发病机制,研究者将野生型P基因和突变型P基因分别转入人体细胞系中,检测了P蛋白质的含量和P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结果如图3。
①据图分析,P基因的此种突变并不影响________过程,但导致其蛋白含量________。
②推测P蛋白含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延缓患者发病进程的大致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家系 隐 ① C//G变为A//T ②伴X隐性 XPXp ①转录 下降 ②合成P蛋白过程被抑制或P蛋白被降解 设计药物,解除抑制P蛋白合成的限制或抑制P蛋白的降解;加大P蛋白的表达
【解析】
人类遗传病的调查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发病率的调查;另一种是遗传方式的调查。对于发病率的调查经常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同时主要选择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展开,并且调查的群体要求足够大;后者的调查方法是,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且绘制出遗传系谱图,然后进行分析。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
(1)当我们想要分析某遗传病的致病方式时,通常需要就患者家系展开调查,故研究人员对患病者的家族进行了家族调查,并制作了遗传系谱图。
(2)从图1分析可知,由于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患病的孩子,故可知此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但不能确认致病基因P所在的位置。
(3)研究人员对此家族中IV-1和III-3的P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图2结果显示出IV-1的P基因不是来自于III-3,应该来自III-2,故可知该致病基因的遗传属于伴X隐形遗传。
①图2中比对碱基的结果显示:异常P基因的碱基对变化是C//G变为A//T。
②由图1可知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结合图2分析,可以确认此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隐性,III-2的基因型是XPXp。
(4)为了进一步探究发病机制,研究者将野生型P基因和突变型P基因分别转入人体细胞系中,检测了P蛋白质的含量和P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图3中显示野生型P基因转入后在人体细胞中表达出了P蛋白;而突变型P基因转入人体细胞后并未表达出P蛋白,检测P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在人体细胞中都进行了转录,故可推知:
①P基因的此种突变并不影响转录过程,但导致其蛋白含量下降。
②P蛋白含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合成P蛋白过程被抑制或P蛋白被降解。
(5)为延缓患者发病进程根据分析可以通过设计药物,解除抑制P蛋白合成的限制或抑制P蛋白的降解;加大P蛋白的表达。
【题目】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斑块1 | 斑块2 | 斑块3 | 斑块4 | |
面积(Km2) | 0.38 | 1.2 | 0.2 | 1.25 |
栗斑腹鹀数量 | 10 | 6 | 2 | 33 |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__________。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____。理由是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