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为下丘脑与垂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图1
(1)如果头部遭受创伤导致图中细胞③处的细胞体大量破坏,将出现明显的多尿现象。这说明E处分泌的____物质减少。
(2)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相关部位的影响下,细胞①处产生兴奋,兴奋通过____(结构)传递给细胞②,使其兴奋,比较A血管和B血管相比,B血管中中含时明显增加的激素是____,其最终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所示的A、B和C三条血管中,能检测到甲状腺激素的血管有____。
(3)A处和B处血管中氧气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
(4)在下图示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此时测得的两侧电位差为静息电位,是____由引起的。若在图中膜外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____。
图2
【答案】抗利尿激素 突触 促甲状腺激素 ABC A大于B 钾离子外流 ②
【解析】
图1:下丘脑控制内分泌活动过程,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①→②→A→B→某内分泌腺,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③→B→C→肾脏属于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脏。图2:是电流表的接线柱在神经纤维的膜内与膜外,测量到的是静息电位,由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所以静息电位是正值,可用排除法直接选出②曲线。
(1)由题意中“出现明显多尿现象”,可以判断E处的物质是与水平衡调节相关的激素,即抗利尿激素。该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但是由垂体后叶释放。
(2)由图可知细胞①②均为神经细胞,兴奋在神经元细胞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引起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增加。A血管由下丘脑通向垂体,B血管由垂体通向某腺体,因此某腺体为甲状腺,与A血管相比,B血管中含量明显增加的激素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由于激素是通过体液运输的,因此可以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所以在 A、B、C 处的血管中均会检测到甲状腺激素。
(3)A处属于动脉端,B处属于静脉端,血液由A处流向B处时,经过了垂体细胞,垂体细胞的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导致A处的氧气浓度高于B处的氧气浓度。
(4)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由于膜内外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处测到的值为正,刺激传递到接线柱时,变成外负内正,即电流表测量的值为负,兴奋传递过去,电流表值恢复为正,所以曲线②符合。
【题目】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对某湖泊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选取了该湖泊中AE等5种不同的生物,先对其中4种动物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分析,再对这5种生物体内的汞和某种杀虫剂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1)表中5种生物可能形成的食物链(网)是:______(用上表中的字母表示)。作出该判断的主要依据是:______。
(2)若生物C中的能量保持不变,将动物B的食物比例由生物C:生物E=1:1调整为3:1,按最高能量传递效率计算,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动物B的能量将是原来的______倍。
(3)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①⑦代表过程或生理过程。图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的过程是______(填序号)。能进行生理过程①的生态系统成分,其同化作用的显著特点是______。成分乙在该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是______(答出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