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3.人在高湿环境下易“中暑”,是因为(  )
A.出汗过多B.体内热量散不出去
C.体内水分散失少D.无机盐丢失过多

分析 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 解:A、出汗过多,热量散失,不易“中暑”,A错误;
B、人在高湿环境下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容易“中暑”,B正确;
CD、人在高湿环境下易“中暑”,与体内水分散失少和无机盐丢失过多关系不大,C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分析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回答问题.
野生型链孢霉氨基酸的一条代谢途径为:A$\stackrel{E1}{→}$B$\stackrel{E2}{→}$C$\stackrel{E3}{→}$D-→蛋白质
A~D表示不同的氨基酸,E1~E3是分别由基因1~基因3指导合成的酶.为了研究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请设计实验,用硫酸二乙酯处理以获得B、C、D不同的氨基酸缺陷型菌株,并分别回答:(提示:野生型链孢霉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氨基酸缺陷型只能在含特定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
(1)野生型链孢霉经硫酸二乙酯处理后,产生了氨基酸缺陷的不同类型,这说明基因突变是多方向性;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间接影响性状.
(2)实验设计与分析:
①配制基本培养基:称取原料后用少量自来水溶解、定容后加入琼脂再加热熔化、定容,然后调节pH至7.2~7.4,再趁热分装到三角瓶中,在1.05kg/cm2、121℃条件下灭菌15~30min.
②将野生型菌株分成两组,甲组接种到含一定剂量的硫酸二乙酯的基本培养基中,乙组接种到正常基本培养基中,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③将甲组培养基中突变的链孢霉检出,制备菌悬液,再涂布在基本培养基上.
④在培养皿底部划分3个区域并标记,每区平板表面贴分别沾有B、C、D(编号1、2、3)的滤纸片各一片,30℃培养24h.如图.
⑤观察并记录结果.
(3)结果分析及处理:若供应B、C、D,突变株均能生长,则只是基因1
(用基因1~基因3表示)发生了突变;若基因2发生了突变,则1~3滤纸片周围细菌正常生长的是2和3(用1~3表示).1~3链孢霉是造成污染、致病的一类真菌,实验后的带菌培养基必须经高压灭菌后方能倒掉.
(4)若在实验过程中,为防止其它细菌污染基本培养基,需要在配制基本培养基加入抗生素.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