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脊髓损伤(SCI)是脊柱损伤后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在脊髓损害的相应 节段出现各种感觉、运动障碍,如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等。请回答问题:
(1)正常情况下,膀胱内尿液充盈刺激 ____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元细胞膜外侧 电荷变化为 ____。兴奋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到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沿特定 的传导通路传递到 ____形成尿意,进而有意识地控制尿道括约肌收缩或舒 张。SCI 患者感觉不到尿意、小便失禁,原因是反射弧中 ____。
(2)SCI 发生后,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小胶质细胞被迅速激活,部分定向迁 移至损伤区域,通过吞噬作用改善损伤区域微环境,促进机体运动功能的恢 复。活化后的 M1 型小胶质细胞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过度 持续的炎症反应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活化后的 M2 型小胶质细胞则能释 放大量 IL-4 和 IL-13 等因子,能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元再生。因此治疗该病 的机理是 ____。
(3)为研究中药脊髓康对小胶质细胞迁移功能与神经元生长状态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假手术 | SCI模型组 | 脊髓康低剂量组 | 脊髓康中剂量组 | 脊髓康高剂量组 | 强的松组 | |
实验处理1 | 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 X | 等剂量药液灌胃给药 | |||
各组术后于 1d、4d、8d、12d 时间段观察大鼠后肢运动情况 | ||||||
结果 | 强的松组与脊髓康高剂量组评分较好。 | |||||
实验处理2 | 在术后 12d 处死,取脊髓相应区域进行冰冻切片。 | |||||
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标记小胶质细胞的特殊抗体 anti 和神经元骨架的抗体β3 | ||||||
对各组脊髓切片中的神经元进行观察 | ||||||
结果 | 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如图 1、2 |
注:强的松是目前治疗 SCI 的常用西药
①表中 X 的处理应是____。
②据图 1可知,____,可有效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如图 2)。
(4)中药脊髓康对SCI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可较长时间服用。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你认为脊髓康治疗SCI的机理是否探究清楚,并阐明理由:____。
【答案】感受器 由正变负 大脑皮层 由低级神经中枢向高级神经中枢传递兴奋 的神经元受损 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为 M1 型,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为 M2 型,适量减少小胶质细胞的迁移量 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脊髓康减少了小胶质细胞的迁移量,且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高剂量脊髓康的药效与强的松相近 否,需进一步探究:脊髓康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为 M1 型,还是通 过促进小胶质细胞活化为 M2 型,达到治疗效果。
【解析】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兴奋按照这个顺序依次传递。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1)感受器的作用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兴奋变为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所以兴奋时神经元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虽然能控制排尿过程,但感觉中枢是在大脑皮层,所以存在兴奋从脊髓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传递的途径,如果此途径受损,将不能形成感觉。
(2)由题意可知,适量的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迁移到损伤区域能通过吞噬作用减少损伤,促进运动机能恢复。如果小胶质细胞激活形成M1型,将会加大炎症反应,损害神经系统,因此此过程要抑制;形成M2型,则能促进血管和神经元生成,是有利的,应该要促进活化成M2型的过程。
(3)①假手术一组是空白对照组,SCI模型组是模型对照组,应该采取和空白对照组相同的给药方式,所以依然是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此时相当于药量为0,与后面的四个给脊髓康和强的松的实验组对比,能说明药物是否起效。
②由图1可知,给药的实验组随着脊髓康的药量增大,anti抗体减少,说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量减少,说明脊髓康能治疗SCI,且高剂量的脊髓康的anti抗体表达量与强的松组的相近,说明药效与强的松相近。同时由图2可知,随着脊髓康药量增加,β3表达量增多,说明往损伤部位迁移的小胶质细胞变少。
(4)由实验只能知道脊髓康能降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量,减少小胶质细胞的迁移量,但并不能确定小胶质细胞激活后转化的方向,所以关于脊髓康治疗SCI的机理并没有探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