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甲显示了脑、脊髓及手臂上的神经的位置关系及①②③④四个位点,图乙是某一反射弧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如果在③处给予适宜刺激,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出现状态,即可在肌膜上引起并传播到肌纤维内部时,最终引起肌肉收缩.
(2)图甲所示的①、②、③、④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四个可能位点.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但却没有感觉,那么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 .
(3)人的手指意外触到火焰会缩手,该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 . 而消防队员在火海中救人时双手虽触碰火焰,却不会发生缩手反射,这说明 . 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会形成痛觉.
(4)图乙是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乙中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导方向是 , 并请解释一下为什么在此结构中只能按照这种方向传导 .
【答案】
(1)反极化;动作电位
(2)①
(3)脊髓;低级中枢受脑中高级中枢的控制;大脑皮层
(4)突触;从左向右;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接受神经递质
【解析】解:(1)图甲中,③是传出神经,在③处给予有效刺激,兴奋沿传出神经达到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即可在肌膜上引起动作电位,最终引起肌肉收缩.(2)若刺激病人手指,病人手能动,但没有感觉,说明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即②③为正常,而神经冲动不能传给大脑皮层,说明①受损.(3)缩手反射的中枢在脊髓;消防队员双手虽触碰火焰,却不会发生缩手反射,说明了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产生痛觉.(4)据图乙分析,图示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左侧为突触小体,右侧为突触后神经元上的突触后膜,由于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经突触间隙传递到突触后膜,所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向右.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肌肉和腺体),以及对突触的结构的理解,了解突触是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题目】回答有关生物技术的问题. Ⅰ、抗体的制备经历了细胞学层面和分子学层面两种合成途径的研究.下列是生物学技术制备抗体的两个途径模式简图.
Ⅱ、上图中,结构甲的建构可用图1和2表示.图1表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长度(bp即碱基对)和部分碱基序列,图2表示一种质粒的结构和部分碱基序列.现有4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它们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如表所示.
限制酶 | MspⅠ | BamHⅠ | MboⅠ | SmaⅠ |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
(1)在获取抗体之前,需要向健康人体注射特定抗原(如乙肝疫苗),并且每隔一周重复注射一次.免疫学称细胞A为 , 该细胞在人体主要介导免疫.
(2)过程①至②抗体的获取称为 , 其中①是过程,Y细胞称为 .
(3)若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图1中DNA片段,其产物长度为 .
(4)若图1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T﹣A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D就突变为基因d.从杂合子中分离出图1及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maⅠ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5)上述结构中的建构过程可知,在限制酶作用下得到的产物有多种,生产上多采用技术来降低目的基因分离提取的难度,也有利于限制酶的回收和再利用.
(6)若将图2中质粒和目的基因D通过同种限制酶处理后进行拼接,形成重组质粒,那么应选用的限制酶是 . 在导入重组质粒后,为了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一般需要添加的(固体/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培养前,培养基必须先经过灭菌,所用的方法是;采用的方法接种以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