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科研人员为研究果蝇“昼夜节律”的发生机制,设法寻找果蝇体内在白天和夜间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分子,若其合成量发生显著变化,且变化周期与一昼夜时长相近,则有可能与生物时钟产生的机制有关。实验研究的相关内容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过程合成的。研究人员检测某种蛋白质的mRNA碱基序列后,通过_________过程获得cDNA,从而能在体外合成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
(2)研究者对一种目标研究物——PER蛋白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分离出控制该蛋白质合成的mRNA,缩写为per+。同时,发现在节律时长发生突变的果蝇个体内有异常信使perL,且含量比较结果如下图。
分析结果可知,含有per+的突变个体很可能其昼夜节律时长_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小时,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3)若人为诱导PER基因突变后,per+的合成量的变化表现为_________,则可确认控制PER蛋白质的基因就是生物体内的“时钟”。但也有人指出,这样的实验证据仍然不够充足,请利用PER的基因突变果蝇为材料补充必要的实验,检验上述结论。
_______
【答案】 反转录 大于 preL突变体的变化周期比pre+滞后约半小时 无周期性波动 实验方案:向pre+的合成量无周期性变化的果蝇体内注入PRE蛋白质,观察果蝇的节律行为。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若果蝇的节律行为恢复正常,则PER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时钟”;若果蝇的节律行为仍然异常,则PER基因并非生物体内的“时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转录及反转录。要求学生会根据题目所给背景,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
(1)mRNA通过反转录得到cDNA,从而能在体外合成编码该蛋白质的基因。
(2)据图观察,由于perL突变体的变化周期比per+滞后约半小时,含有per+的突变个体很可能其昼夜节律时长大于24小时。
(3)若人为诱导PER基因突变后,per+的合成量的变化表现为无周期性波动,则可确认控制PER蛋白质的基因就是生物体内的“时钟”。 但也有人指出,这样的实验证据仍然不够充足,原因是有可能PER基因突变后,其PER蛋白质并未发生变化,因此还需设计一个实验:向per+的合成量无周期性变化的果蝇体内注入PER蛋白质,观察果蝇的节律行为。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若果蝇的节律行为恢复正常,则PER基因是生物体内的“时钟”;若果蝇的节律行为仍然异常,则PER基因并非生物体内的“时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