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湿地由近水边到陆地可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近水缓冲区与核心区可进行科学考察、鸟类研究等。图甲是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图丙表示湿地中某鸟类种群一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物种组成的不同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____结构。
(2)图甲中,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_____(填图中字母):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______。
(3)图乙中,除列出的生物成分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_____;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理论上,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l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______kg (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图丙中,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该鸟类的种群在图中所示时间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________;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变化是________(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
(5)在调查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__________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
【答案】水平 A, D 呼吸作用 分解者(或细菌真菌) 2 增大 “J”型 增大 行为 影响种群繁衍
【解析】
对甲图分析,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生物体中的含碳化合物又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回到无机环境。A与C之间有双箭头,说明C是无机环境,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
(1)湿地中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出现不同的种群体现了湿地群落具有水平结构。
(2)由分析可知,图甲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消费者,因此参与构成食物链(网)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①所示的生理作用是呼吸作用。
(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除了图乙中的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外,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还有分解者。若蛇取食鼠的比例为1/4,蛇体重增加lkg需消耗(1/4×lkg÷20%÷20%)+(3/4×lkg÷20%÷20%÷20%)=100kg草。蛇取食鼠的比例调整到3/4,蛇体重增加lkg需消耗(3/4×lkg÷20%÷20%)+(1/4×lkg÷20%÷20%÷20%)=50kg草。理论上,人能比原来多增重(100 kg -50 kg)×20%×20%=2kg。
(4)由图丙可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说明该鸟类的种群密度将会增大。在图中所示时间内,种群增长率为定值,故其种群数量增长类型为“J”型。若一段时间后,在自然条件下①②开始趋向重合,种群增长率逐渐减少至0,此过程中该鸟类种群数量增大。
(5)在调査中发现,斑鸠通过“婚飞”追求配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行为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影响种群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