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水稻有一个穗型突变体 T637,与特青相比,T637 穗簇生,植株矮化,粒型变小。回答下列问题.

1 欲证 T637发生的 异是基 突变而 是染色 变异, 简单的 方法 _____。研究发现,该突变体只有一条 4 号染色体上某基因插入了一段 DNA 序列, 可确定此种变异类型为______,且为_____(填“显性”或“隐性”)变异。

2)配制 4 种浓度梯度的 24epiBL24—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处理特青和 T637,发现二者的叶夹角均会随着 24epiBL 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右 图可判断特青和 T637 对不同浓度 24epiBL 的敏感程度,确认____ 油菜素内酯敏感型突变体。

3)若将某种抗虫基因导入 T637 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将此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培养成完整 植株。为确定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 4 号染色体上,最简单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只考虑粒型及抗虫性状,预期结果及结论:

①若子代中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211,则抗虫基因整合到 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不位于一条 4 号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中__________31,则抗虫基因整合到了 4 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 位于一条 4 号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中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9331,则_____

【答案】 T637 的分生组织细胞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基因突变 显性 T637 让导入抗虫基因后的 T637 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粒型变小、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 抗虫基因未整合到 4 号染色体上

【解析】

基因突变:
1)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一般不能遗传。
2)诱发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能损伤细胞内的DNA);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能改变核酸的碱基);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能影响宿主细胞的DNA。没有以上因素的影响,细胞也会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发生频率比较低,这些因素只是提高了突变频率而已。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特点:a、普遍性;b、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不同DNA分子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上;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5)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6)结果:产生了该基因的等位基因,即新基因。

1)欲证明“T637”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而不是染色体变异,最简单的方法是取“T637”的细胞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若突变体只有一条4号染色体L基因的第4外显子上有一段序列插入,则可确定此种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由于突变性状在亲代就表现出来,说明为显性突变。
2)配制4种浓度梯度的24-epiBL24-表油菜素内酯)分别处理“TQ”“T637”,发现二者的叶夹角均会随着24-epiB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根据图可判断“TQ”“T637”对不同浓度24-epiBL的敏感程度,确认T637”为油菜素内酯敏感型突变体。
3)若将一个抗虫基因导入“T637”细胞并整合到染色体上,将此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长成完整植株。为确定抗虫基因是否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最简单的杂交方案为:让导入抗虫基因后的“T637”植株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不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211
若抗虫基因整合到了4号染色体上,且与粒型变小的基因位于一条4号染色体上,则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31
若子代出现粒型变小、抗虫:粒型变小、不抗虫:粒型正常、抗虫:粒型正常、不抗虫=9331,则抗虫基因未整合到4号染色体上。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油菜属于二倍体植物,具有两性花,其育性正常和雄性不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1A2A3控制,其显隐性关系为A1>A2>A3。油菜的育性杂合植株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油菜籽产量远高于育性正常品系,但这种优势无法在自交后代中保持。现有少量育性正常品系1、雄性不育系和育性正常品系3三个品系的种子,基因型分别为A1A1A2A2A3A3,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上述三个品系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A1A2A3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_________

2)去雄是杂交育种的关键步骤,但人工去雄耗时费力,在生产上不具有可操作性。利用上述雄性不育系(雄蕊异常,肉眼可辨)进行杂交育种制备可育杂交种子(YF1)的大致过程如下。

①让上述雄性不育系与品系3杂交,获得F1全为雄性不育株;再让F1与品系3杂交,获得F2;然后继续选择F2中雄性不育株与品系3杂交,获得F3;如此连续杂交n次,获得大量种子。

②将最后获得的上述种子种成母本行,将基因型为_______的品系种成父本行,用于制备YF1

③在油菜刚开花时,拔除母本行中具有育性正常的植株,然后父本行与母本行杂交,获得兼具两种品系优良性状的可育杂交种子YF1,供农业生产使用。

结合育种过程分析回答:

a.步骤①中,连续杂交获得的Fn中雄性不育株所结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b.步骤②中,父本行品系的基因型为________

c.步骤③中,若不拔除育性正常植株,得到的种子给农户种植后,会导致油菜籽减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的可育杂交种子(Y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3)上述育种过程中拔除育性正常植株,只能在油菜刚开花时(传粉前)通过观察雄蕊发育情况加以辨别,且操作时间短,易出现错辨漏拔等问题。有人设想:“利用油菜植株开花前长期、稳定表现的某一直观性状,对雄性不育植株加以辨别”,请用控制该性状的基因(E)及其与A基因的位置关系,展示此设想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