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②⑤⑥
B. 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是①④⑤
C. ⑥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是③中的两倍
D. 细胞⑤中可发生等位基因的相互分离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全部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的中期,②细胞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中央,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④细胞着丝点已经分裂,细胞的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为有丝分裂的后期,⑤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⑥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不含染色单体,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②④⑤,A错误;根据着丝点的数量=染色体数量,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的是①②⑤⑥,B错误;③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⑥中的染色体数是③中的两倍,但核DNA数细胞⑥和细胞③中的相等,C错误;⑤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别移向两极,其上的等位基因分离,D正确。
故选D。
【题目】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难溶性磷酸盐,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出能够将难溶性磷酸盐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可溶性磷的优良解磷菌株,以便将其添加到有机肥中,改善植物磷元素供应,科研人员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固体培养基中难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溶解,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如图1),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D/d)代表微生物溶解磷的能力大小。
实验步骤:
步骤1 取某地区土样5g制得土壤溶液后稀释,取稀释液lmL接种到基础培养基A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72h。
步骤2 在基础培养基A上用接种环挑取代表性菌落再次接种,培养34d后观察菌落特征和透明圈的大小,初步筛选出三种优良解磷菌株(如表)。
菌株 | 透明圈直径(D) | 菌落直径(d) | D/d |
M-3-01 | 18.8 | 12.3 | 1.5 |
B3-5-6 | 20.7 | 8.0 | 2.6 |
T1-4-01 | 9. 1 | 6.5 | 1.4 |
请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理形态上看,培养基A属于_________培养基,为了筛选出优良解磷菌株,培养基中加入的磷源是_________。
(2)步骤1中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应该在_________旁完成操作。步骤2中对接种环采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___灭菌。
(3)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确定溶解磷能力最强的菌株是_________。
(4)为进一步测定初步筛选的三种菌株实际溶解磷的能力,研究人员将它们接种到基础培养基B中,并在37℃、200r·min-l摇床培养,定期取上清液,测定溶液中可溶性磷含量,得到如图2所示曲线。
①用摇床进行振荡培养的好处之一是增加培养液中的_________。
②图2所示曲线结果表明最优良的解磷菌株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