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甲~丙为某学生观察基因型为EeX0Y的某动物组织细胞切片后,绘制的细胞分裂模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丙所示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可发生基因重组的是_________。若图甲所示细胞的基因组成是eXD,则和甲一同分裂产生的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
(2)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该动物的性原细胞,等位基因A、a分别被标记为蓝、绿色,等位基因B、b分别被标记为红、黄色。下图丁中细胞Ⅰ、Ⅲ都处于性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则细胞Ⅰ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蓝、绿、红、黄色荧光点各有______个;细胞Ⅲ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的颜色有_______色;产生图中精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分裂过程异常。
【答案】乙→丙→甲 丙 EY 1 蓝、红、黄 减数第一次
【解析】
分析图示:甲细胞染色体是奇数,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乙细胞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没有配对,且有染色单体,是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1)由题目中图形可知:甲图: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细胞中央,可判断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由基因型可知为雄性动物);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均排列于细胞中央,可判断为有丝分裂中期;丙图:存在同源染色体联系会现象,可判断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因此,甲、乙、丙三个细胞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乙→丙→甲,基因重组包括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因此可发生于丙图所示的细胞中。图甲为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后的细胞,亲本的基因组成为EeXDY,如果甲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XD,则和甲一同分裂所产生的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Y。
(2)由丁图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上相应的基因及题目信息可推知,细胞Ⅰ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Ⅲ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这两个时期均为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所以,细胞Ⅰ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蓝、绿、红、黄色荧光点各有1个。由丁图中精细胞的基因型中存在等位基因,而等位基因位于同染色体上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出现异常,因此细胞Ⅲ中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的颜色有蓝、红、黄色。
【题目】栗斑腹鹀(wú)是一种世界性濒危鸟类,多栖息于有矮树的山坡草地等中,主食植物种子,夏季也吃小型昆虫。某地区由于修建车道、开垦耕地、火烧等原因导致栗斑腹鹀种群生境破碎化(如图)。为研究生境破碎化后斑块面积及周边环境对栗斑腹鹀种群密度的影响,科研人员调查了该地区食物资源相似的4个斑块,结果如下表。分析回答:
斑块1 | 斑块2 | 斑块3 | 斑块4 | |
面积(Km2) | 0.38 | 1.2 | 0.2 | 1.25 |
栗斑腹鹀数量 | 10 | 6 | 2 | 33 |
(1)栗斑腹鹀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成分),其采食同化的碳元素,除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外,还可流向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画出各斑块中栗斑腹鹀种群密度柱状图 __________。
(3)生境破碎化后4个斑块中的栗斑腹鹀种群是否存在地理隔离?____。理由是_________。
(4)根据本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