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中①②③表示当有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内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传递的方向与突触小泡和受体相关
B.过程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ATP供能
C.过程③实现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
D.若突触后膜为肌膜,则肌膜的动作电位要传到肌纤维内部,肌肉才会收缩

【答案】C
【解析】解:A、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A正确;
B、神经递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ATP,B正确;
C、过程③实现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C错误;
D、若突触后膜为肌膜,则肌膜的动作电位要传到肌纤维内部,肌肉才会收缩,D正确.
故选:C.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掌握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即可以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分离筛选降解纤维素能力强的微生物,对于解决秸秆等废弃物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研究人员从土壤和腐烂的秸秆中分离筛选出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菌株,并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了初步研究.
(1)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方法是 . 为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若以接种环为工具,则用法进行接种.
(2)先将样品悬液稀释后涂在放有滤纸条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得到初筛菌株.再将初筛菌株接种到以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2~5天,加入溶液后,依据出现的颜色反应进行筛选,观察菌落特征并测量 . 同时将初筛菌株制备成的菌液放入加有滤纸条的液体培养基中,恒温振荡培养8天,观察滤纸条的破损情况.结果见表.由表可知,8种菌株中1,3,7号菌株产酶能力较强,你的解释是

菌株编号
检测指标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6号

7号

8号

DP

5.91

1.73

6.54

1.53

3.23

1.76

7.29

1.34

滤纸破损

+++++

+++

+++++

++

++++

+++

+++++

++

注:①DP=(D/d)2 , 其中d表示菌落直径(cm),D表示水解圈直径(cm)②“+”为滤纸边缘膨胀;“++”为滤纸整齐膨胀并弯曲;“+++”为滤纸不定形;“++++”为成团糊状;“+++++”为半清状
(3)为进一步研究1,3,7号菌株对秸秆降解的效果.分别用这三种菌株对秸秆进行处理,并在第5天和第10天对秸秆和秸秆中含有的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等组分的降解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见如图.
由图分析可知,三种菌株对的降解最强,与第5天结果相比,第10天秸秆各组分中的降解率变化最大.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