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T2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其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
A.①②④③ B. ④②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3)若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则在图中________(填B或C)处,可以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图中C处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5)该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DNA和蛋白质 C C 部分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 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32P或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②短时间保温;③搅拌、离心;A表示噬菌体正在侵染细菌;B表示含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上清液;C表示含有细菌的沉淀物。
(1)由于只有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中含有S,P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所以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2)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先用32P和35S分别标记T2噬菌体→让已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进行离心分离→检测放射性;所以答案为C。
(3)若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含32P的噬菌体DNA会进入到细菌内部,所以在图中C处,可以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由于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不会进入到细菌内部,而吸附在细菌表面,经搅拌离心后,放射性应出现在上清液中,所以在图中C处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其主要原因是搅拌不充分,部分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4)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和DNA,在细菌内,在噬菌体的DNA作用下,用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噬菌体的DNA。
(5)该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题目】图甲是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乙表示由于DNA中碱基改变导致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发生改变的过程,下表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回答:
第一个字母 | 第二个字母 | 第三个字母 | |||
U | C | A | G | ||
A |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 |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 U C A G |
(1)据图甲推测,此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变异可能是_________。
(2)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图乙中Ⅱ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该过程需要的模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催化;__________做原料;
___________供能。
(3)上表提供了几种氨基酸的密码子。如果图乙的碱基改变为碱基对替换,则X是上表氨基酸中____的可能性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图乙所示变异,除由碱基对替换导致外,还可由碱基对_______导致。
(4)A与a基因的根本区别在于基因中____________不同。
【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调查了某块果树、草菇间种试验田的基本成分和能量(单位:×107kJ)流动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种类 | 基本成分 |
植物 | 果树、草菇、杂草 |
动物 | 人、畜禽、灰雀、蜗牛、卷叶蛾、蝽象等 |
微生物 | 多种细菌和真菌 |
表 生态系统主要成分
(1)果树和草菇间种有利于提高群落空间结构中___________结构的复杂性。与单种相比,间种可以增加果园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稳定性。
(2)卷叶蛾和蝽象是果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请写出一种对果树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
(3)第二营养级能够从该生态系统获得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_×107kJ。
(4)无论是单种还是间种,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低导致产量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而栽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产量偏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需要合理密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