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最新研究发现,分布于胃肠道的迷走神经有两类感觉神经元,一类是胃壁中的GLP1R接受张力刺激产生并传递“饱腹”信号;一类是GPR65通过分泌受体感受食物释放的化学信号,进而调控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此外,胰岛素和瘦素也与饱腹感的产生有关,进而调节进食量。据图回答:

1)迷走神经的这两类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的离子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它们信号转换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

2)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瘦素浓度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胰岛素和瘦素作用于下丘脑,下丘脑通过释放______________将信号传递给脑干。

3)Ⅱ型糖尿病人(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的症状之一是“多食”,据图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某肥胖患者是瘦素基因突变引起的,结合生活经验,请你对该患者提出合理的饮食建议,并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答案】Na+大量内流 前者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后者将化学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 降低 神经递质 Ⅱ型糖尿病人分泌胰岛素和瘦素的量少,不易引起脑干的饱腹中枢兴奋 定量合理饮食该患者缺乏瘦素,不容易产生饱感而启动饮食终止机制

【解析】

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作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很多类型的体液调节,是通过神经影响激素分泌,再由激素对机体功能实行调节的方式,也被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1)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大量内流造成的,两类神经元接受的刺激一类是胃壁中的GLP1R接受张力;一类是化学信号,因此信号转换的不同点是前者将物理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后者将化学刺激转变为电信号。

2)由题图信息可知,胰岛素能促进瘦素的合成,两者共同作用于下丘脑调节饱腹感,因此当血液中的胰岛素浓度降低时,瘦素浓度也会降低,下丘脑在该调节过程中作为神经细胞,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

3)若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而患糖尿病,说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减少引起瘦素的减少,进而不能刺激下丘脑产生饱腹感。

4)若是瘦素基因突变造成的肥胖,则是由于瘦素不足,饱腹感不易产生,过量的饮食造成的营养过剩,因此要定量、合理地控制饮食,不能凭饱腹感来确定饮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大豆花叶病毒会严重降低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预防抗病大豆品种乙的抗病能力减弱,科研人员用EMS诱变感病大豆,获得新的抗病品种甲。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个品种对抗性遗传进行研究。

1)因为基因突变具有______性,结果是产生一个或多个__________EMS诱变后,非入选大豆植株可能含有不利的基因,需要及时处理掉这些植株。

2)利用甲、乙两品种大豆进行杂交试验,结果如表

组别

亲本组

F1

F2

抗病

易感

抗病

易感

实验一

×易感

0

18

113

345

实验二

×易感

15

0

256

81

据表分析,甲、乙两品种抗病性状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性性状。

3)已知品种乙的抗性基因位于14号染色体上,为探究品种甲抗性基因的位置,科研人员设计如下杂交实验:甲乙杂交,F1自交,统计F2性状分离比。

①预期一:若F1均抗病,F2抗病:易感为133,说明两品种抗病性状的遗传是由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且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F2抗病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_________

②预期二:若F1F2均抗病,说明甲、乙两品种抗性基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或同一对染色体上不发生交叉互换的两个突变基因。

4SSRDNA中的简单重复序列,非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不同,不同品种的同源染色体上的SSR也不同,常用于染色体特异性标记。科研人员扩增出实验一若干个体中的SSR序列,用于确定甲品系抗性基因的位置,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注:F2中的147表现抗病,其余表现易感。

图中结果说明甲品系抗性基因在______号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