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及图中有关信息,回答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相关的问题.
(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正、负或零)电位.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是 . 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
(3)若在图甲中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此时a与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最先的方向是
(4)德国科学家Mellor的学生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如乙图),从而测量出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①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属于神经元的部分.
②刺激1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3×10﹣3s,刺激2至肌肉发生收缩,测得所需时间为2×10﹣3s,刺激点离肌肉中心距离分别为13cm和10cm.坐骨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是m/s.
(5)刺激强度与兴奋强度有何关系,现有两种假设: 假设1:刺激与兴奋是同时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强兴奋也随之增强,超出该范围,兴奋强度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假设2:只有当刺激电流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①请在上面坐标图中画出上述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丙图),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哪一种正确?

【答案】
(1)负
(2)突触;轴突末梢
(3)b→a
(4)轴突;30
(5) |假设2
【解析】解:(1)当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则细胞膜内的电位是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2)突触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双向传导,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端,再传向下一个神经元.(3)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兴奋,向右先传至a电极处,该处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而b电极处的膜电位还未发生改变,膜外仍为正电位,电流是从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即从b→a.(4)①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因此,从神经元的结构角度来看,坐骨神经是由神经元的轴突结构组成的.②传导速度= =(13﹣10)÷(3×10﹣3﹣2×10﹣3)=3000(cm/s)=30m/s.(5)①两种假设相对应的实验结果为:

②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iS8),测得一个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变化规律如图丙,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上述两种假设正确的应是假设2:即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值时,神经元才开始兴奋,并且兴奋强度不随刺激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所以答案是:(1)负(2)突触 轴突末梢(3)b→a(4)①轴突(或传出神经) ②30(5)①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②假设2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掌握突触小体内近前膜处含大量突触小泡,内含化学物质——递质.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其中的突触小泡就释放递质进入间隙,作用于后膜,使另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杆: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杆:粉秆:白秆=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 , 若第二组F1粉杆进行交,则F2中红秆:粉秆:白杆=
(2)让第二组F2中粉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个体比例占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 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