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1)水在细胞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2)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_____________性、_____________性的特点其催化作用条件较____________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被动运输和_____________。被动运输又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需要载体协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_______光和_______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答案】自由水 结合水 高效性 专一性 温和 主动运输 协助扩散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物理致癌因子 化学致癌因子 病毒致癌因子 红光和蓝紫光

【解析】

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

1)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特点,其催化作用需要温和条件。

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在这三种运输方式中需要载体协助的是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4)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可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适量的碘射入是保证人体正常甲状腺功能的必要条件。科研人员以体外培养人体正常甲状腺细胞为模型,探讨碘过量对甲状腺细胞的损伤及其机制。

1)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碘(I-)的浓度比血浆高2025倍,该细胞依靠__________方式从血浆中摄取碘。

2)滤泡上皮细胞在内质网上的__________合成甲状腺球蛋白的前体,继而在高尔基体上加工并浓缩形成分泌颗粒(含碘化甲状腺球蛋白),再以胞吐方式排放到腺泡腔内贮存。

3)在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下,滤泡上皮细胞摄取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成为胞吞小泡,小泡与细胞内__________融合,碘化甲状腺球蛋白被分解形成大量T4和少量T3,即甲状腺激素,于细胞基底部释放入血液。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功能。

4)体外培养甲状腺细胞,待细胞进入快速增殖期,分别加入浓度为011050mmol/LKI溶液处理24h。收集各组培养液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计算LDH漏出率。取各组培养的细胞,检测并分析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实验结果如下:

KImmol/L

LDH漏出率

G1

S

G2M

凋亡率

0

34. 07%

60. 09%

32. 59%

1. 15%

9. 64%

1

37. 47%

59. 69%

34. 04%

6. 29%

10. 48%

10

37. 39%

60. 39%

35. 04%

6. 28%

10. 80%

50

43. 27%

72. 84%

18. 66%

8. 50%

14. 76%

注: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G2期,其中S期为DNA分子复制期;M表示分裂期。

LDH是细胞内含有的酶,LDH漏出率的测定结果说明__________

②细胞周期是细胞正常生长的关键,/span>50mmol/L KI作用于甲状腺细胞24h,细胞周期会阻滞细胞于________期进行DNA修复,如果无法修复,就会诱导细胞_______

5)碘是维持甲状腺形态和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请结合上述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谈一谈为什么建议人们要适量摄入碘___

【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6)题。

地衣是什么?这有关一个被颠覆的“真理”

1868年,瑞士科学家西蒙·施文德纳揭示了地衣是由单一真菌与单一微型藻类结伴相生的复合生命体。此后的150年,生物学家一直试图在实验室里栽培地衣,但是徒劳无功。

2011年,斯普利比尔使用现代遗传学手段,研究当地的两种地衣,其中一种会制造狐衣酸的强力毒素,呈现黄色;另一种则缺乏这种毒素,呈深棕色。这两种地衣看起来截然不同,被分类为两个“物种”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研究表明,它们中的真菌是一致的,搭配的也是一样的藻类。它们为什么会呈现不一样的颜色呢?

为寻真相,斯普利比尔分析了两种地衣所激活的基因,结果没有区别。他意识到,他的搜索范围太过狭隘了,地衣学家全都认为大型地衣中的真菌都来自子囊菌的类群,然后他将搜索范围拓展到整个真菌界。这时诡异的事情出现了,地衣当中大量被激活的基因来自一个完全不同的真菌类群——担子菌。

子囊菌是真菌中的一个类别,平时见到的霉菌中就有一些属于这类。担子菌也是真菌中的一类,平时见到的各种蘑菇大多都属于此类。

一开始,他们猜测是有担子菌碰巧长在地衣上面,可能只是样本污染,样品上落了一点点细屑什么的,再或者也可能是某种病原体,感染了地衣导致其生病等等。这甚至可能只是假信号。

但是,当斯普利比尔从他的数据中移除了所有担子菌基因后,与狐衣酸有关的一切也随之消失了。他开始怀疑担子菌实际上就是地衣的一部分,两种地衣都有,但是黄色地衣中担子菌的丰度和数量更高。

斯普利比尔收集了45000份地衣样本,批量筛查这些属于不同演化分支、来自不同大陆的样本,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

在显微镜下,地衣由一层紧实的外壳包裹着绵软的内芯。藻类就嵌在那层厚厚的外壳上,子囊菌也长在那里,只不过它们的菌丝向内部分支,构筑成海绵状的内芯。担子菌在外壳的最外层,就在另外两个伙伴的周围。

然而就算是那些担子菌已经充分暴露出来,要鉴别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它们看起来跟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别无二致,完全没有理由认为那里存在两种而非一种真菌,这也是为何150年来都没人意识到这点的原因。

或许用上这三种成分,地衣学家终将能在实验室里成功栽培地衣。

1)一个世纪以来把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分类为不同的两个“物种”,为什么有人提出质疑呢__________?斯普利比尔寻找到的真相是什么?__________

2)斯普利比尔最重要的发现是__________

A. 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是不同的“物种”

B. 担子菌和子囊菌的菌丝横断面没有区别

C. 几乎所有大型地衣中都能检测到担子菌类的基因

D. 黄色地衣和深棕色地衣的真菌和藻类是一致的

3)若你已经意识到地衣的共生生物,你可以通过怎样的分子技术和手段直观地观察到地衣的共生生物?______

4)请概述斯普利比尔的研究前后,人们对地衣共生生物的认识。__________

5)请结合本文和所学知识概括互利共生的概念。__________

6)本文中的研究对地衣学的概念进行了修正,你觉得还有哪些谜团有待打开呢?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