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在提取菠菜叶片的色素时,在研钵中应加入( )A. | 无水乙醇、碳酸钙、层析液 | B. | 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层析液 | ||
C. | 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 | D. | 无水乙醇、碳酸钙 |
分析 (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
(2)层析液的作用是分离色素.
解答 解:A、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不是提取色素,A错误;
B、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不是提取色素,B错误;
C、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C正确;
D、D项缺少石英砂,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白细胞能吞噬绿脓杆菌,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 | 主动运输 | B. | 协助扩散 | C. | 细胞膜的选择性 | D. | 细胞膜的流动性 |
5.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
(1)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多选).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实验 组号 | 处理 | 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 | 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 | |
Ⅰ | 未加河豚毒素(对照) | 75 | 75 | |
Ⅱ | 浸润在河豚毒素中 | 5min后 | 65 | 65 |
Ⅲ | 10min后 | 50 | 25 | |
Ⅳ | 15min后 | 40 | 0 |
(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Ⅱ、Ⅲ、Ⅳ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
(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多选).
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
(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1.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 |
B. | 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都是一定的 | |
C. | 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 |
D. | 核膜为双层膜,外膜可以与内质网膜相连 |
18.如图表示某一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个体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将3H标记全部核DNA的精原细胞在不含放射性成分的培养基中培养,则甲图细胞中的核DNA均含放射性 | |
B. | 乙图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 |
C. | 甲图细胞中1与2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
D. | 丙图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
19.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细胞中的糖类只有提供能量一种功能 | |
B. | 生物体内的糖类绝大多数以单糖的形式存在 | |
C. | 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 | |
D. | 因为同样质量的糖类比脂肪含有更多的能量,所以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