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A. H、O、N B. C、H、O
C. C、H、O、N D. C、H、O、N、P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糖类又称为“碳水化合物”,其化学元素组成是C、H、O.
故选:B.
【题目】研究人员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分别用一定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和淸水处理,然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插条生根数目如图所示,图中乙代表用淸水处理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浓度范围是a~b浓度
B.当浓度大于c点时,NAA溶液抑制迎春花插条生根
C.该曲线可以说明NAA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研究人员在该实验过程中设置了空白对照和相互对照
【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
A.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B.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基因重组
C.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题目】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因此,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 死活.将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不会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和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题目】油菜素内酯(BR)是一种天然植物激素,被国际誉为第六激素,广泛用于农业生产。某科研小组用14CO2饲喂孕穗期的水稻叶片,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用适宜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定时测定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1。
实验二:用不同浓度的BR喷施水稻叶片,测定收获期子粒14C放射性强度,结果如图2。
图1图2
(1)BR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____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实验一说明,适宜浓度的BR能提高水稻叶片的__________,从而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BR处理后的____天是对水稻产量增加影响最大的10天。
(3)实验二中,用14CO2研究籽粒中放射性强度的方法叫____________,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14C的有机物的部位是_________,该物质接受____释放的能量并被[H]还原。
(4)实验二说明,喷施BR能____(填“促进”或“抑制”)光合产物向子粒转移,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BR的作用具有两重性?____(填“能”或“否”);该实验结果能否确定BR作用的最佳浓度?如能,请指出最佳浓度;如不能,请补充实验方案:__________。
【题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当呼吸强度为0时,水稻不吸收K+
B. 氧浓度大小与细胞吸收甘油无关
C. 白细胞吞噬衰老的红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D. 被动运输都是顺浓度梯度,既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要载体蛋白
【题目】埃博拉病毒(EBV)为单股负链(-RNA)其蛋白质外壳内包裹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在细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是在埃博拉病毒内合成的
B.过程①、②需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
C.(+)RNA为mRNA,能指导EBV蛋白质的合成
D.EBV的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题目】某废弃农田,经过若干年后演变为树林。下列图表是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演替过程中的种群密度和部分生物种间关系调查的结果。
(1)图Ⅰ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群数量相对值,根据演替的类型,该演替属于 演替。请分析:导致图中乙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第3阶段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原因分别是 和 。
(2)图2表示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表中所示物种的种间关系主要是 ,其中 之间的这种关系最为激烈。
【题目】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采集到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
B.卵子发生时MI和MⅡ是不连续的,不需要变形,但细胞质均等分配
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
D.受精作用完成时的标志是雌雄原核结合成为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