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用带有一个小孔的隔板把水槽分成相等的左右两室,把磷脂分子引入隔板小孔使之成为一层薄膜.水槽左室加入50mL含少量K+的溶液并插入负电极,右室加入50mL含大量K+的溶液并插入正电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隔板小孔处的薄膜通常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
B.通电前后,右室中的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若将含K+的溶液换成含Ca2+的溶液,实验结果相同
D.本实验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答案】C
【解析】解:A、由于磷脂分子头部和尾部的亲水性不同,图中隔板小孔处的薄膜通常由两层磷脂分子构成,故A错误;B、由于溶液两侧存在浓度差,水分由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右室中的水面都会上升而高于左室中的水面,通电后提供能量,但膜上缺乏载体,则K+不能跨膜运输,则右侧液面不会下降,故B错误;
C、将含K+的溶液换成含Ca2+的溶液,实验结果依然是右侧液面升高,故C正确;
D、本题实验体现了功能特点是选择透过性,单纯的磷脂薄膜不能模拟细胞膜,故D错误.
故选:C.
【题目】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请据题回答:
(1)萘乙酸(NAA)主要作用是刺激生长、插条生根、疏花疏果、防止落花落果、诱导开花、抑制抽芽、促进早热和增产等.为了验证萘乙酸的生理作用与生长素作用相似,某人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某植物嫩枝若干条,随机平分为A、B、C三组,进行了如表所示实验:
组别 | 处理 | 培养 |
A组 | 去掉嫩叶,浸于10ppm的NAA溶液中 | 24h后取出枝条,用清水洗净,插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杯外包上黑纸避光,观察枝条生根情况 |
B组 | 不去掉嫩叶,浸于10ppm的NAA溶液中 | |
C组 | 不去掉嫩叶,浸于清水中 |
①实验中有(1、2或3)组对照实验.
②用黑纸包住烧杯遮光的原因可能是 .
(2)研究者取生长良好、4~5周龄拟南芥完全展开的叶,照光使气孔张开.撕取其下表皮,做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能放出乙烯),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之后滴加蒸馏水,用同样方法清除乙烯利,再在光下处理30min,测量并记录气孔直径,结果如图1所示.
①图1中用乙烯利处理叶片后,气孔的变化说明乙烯可诱导 .
②用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拟南芥叶,既不会伤害保卫细胞,又能获得较好的诱导效果.
(3)为研究乙烯调控气孔运动的机制,研究者用乙烯利、cPTIO(NO清除剂)等处理拟南芥叶,并测定气孔直径和细胞内NO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所示结果可以推测 .
【题目】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如表所示为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下图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A~E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 甲 | 乙 | 丙 | 丁 | 戊 |
同化能量(KJ) | 1.1×108 | 2×107 | 1.4×109 | 9×107 | 3.4×106 |
(1)甲和丁的种间关系是;种群戊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成成分中的 . 若甲的数量减少,则戊的数量(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处在第营养级;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信息,由此可见,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图中,A~E中表示能量值为2×107kJ的是;C表示的能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