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草莓生产上传统的繁殖方式易将所感染的病毒传播给后代,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运用微型繁殖技术可以培育出无病毒植株.草莓微型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微型繁殖培育无病毒草莓苗时,一般选取茎尖、根尖作为外植株,其依据是该部位的细胞病毒极少,甚至不含病毒.
(2)过程①②分别称为脱分化、再分化.
(3)在过程①中,曾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有利于外植体自动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4)在过程②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包括离体的植物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或丛芽最后发育成完整的植物,它属于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遗传性状.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图示中过程①为脱分化,②是再分化.
解答 解:(1)进行植物微型繁殖时常采用茎尖或根尖作为外植体,原因是茎尖或根尖病毒极少,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或根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可能不带病毒.
(2)外植体经组织培养最终可以形成一个完整植株,这一过程是植物组织培养,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其中过程①为脱分化,②是再分化.
(3)在过程①脱分化中,曾用的MS培养基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在配制好的培养基中,常常需要添加植物激素,有利于外植体自动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接种2--5d,若发现外植体边缘局部污染,原因可能是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4)在过程②再分化中,愈伤组织在诱导生根的培养基中未形成根,但分化出了芽,其原因可能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故答案为:
(1)茎尖、根尖 该部位的细胞病毒极少,甚至不含病毒
(2)脱分化 再分化
(3)有机物 植物激素 外植体消毒不彻底
(4)培养基中生长素类物质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用量的比值偏低
点评 本题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难度适中.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灭菌的方法,区分灭菌和消毒,明确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下列关于细胞核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 B. | 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 ||
C. |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中心 | D. |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
13.如图为某生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是A~H | |
B. | 图乙为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象 | |
C. | 图乙中与2号染色体携带相同遗传信息的是3号染色体 | |
D. | 图乙对应于图甲中的E~F段,图丙对应于图甲中的C~E段 |
20.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RNA分子,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核酶能将所有RNA单链降解,与脂肪酶有3种元素相同 | |
B. | 核酶和脂肪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在常温下发生紫色反应 | |
C. | 因核酶为单链RNA分子,所以核酶分子中一定不存在氢键 | |
D. | 核酶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条件下降低活化能的效果可能不同 |
10.下列有关减数分裂与遗传定律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减数分裂是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 |
B. |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 |
C. |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 |
D. | 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中 |
14.下列关于构成细胞化合物及其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对比值影响细胞的代谢强度 | |
B. | 性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运至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 |
C. | 葡萄糖可在叶绿体中合成,但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 | |
D. | 光反应和呼吸作用均可以产生ATP,前者主要用于暗反应,后者可以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源 |
1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了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加入物质 | 试管号 | |
1 | 2 | |
稀淀粉糊(mL) | 2 | 2 |
新鲜唾液(mL) | - | 2 |
蒸馏水(mL) | 2 | - |
恒温处理(15min) | 37℃ | 0℃ |
碘液(滴) | 2 | 2 |
A. | 1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 mL新鲜唾液 | |
B. | 2号试管不必加入2 mL新鲜唾液,而应该加入2 mL蒸馏水 | |
C. | 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 |
D. | 1号试管应加入2 mL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