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A装置的灯罩作用是防止土中小动物逃跑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要观察小动的代谢情况,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A装置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避高温、趋湿的习性进行采集;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采用标志重捕法;样方法用于调查植物的丰富度,观察肉眼难识别的小动物使用放大镜;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采用取样调查。据此解答
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A正确;
B、A装置灯罩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更多的光线和热量集中到土壤样品,B错误;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C错误;
D、采集的土壤动物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可以杀死、固定小动物,不能观察小动的代谢情况,D错误。
故选A。
【题目】某一大麦品种芒性状表现有长芒、中芒和无芒三种(相关基因用A/a、B/b……表示)。为研究该性状的遗传(不考虑交叉互换),科研小组进行了两组杂交实验,获得了如下表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亲本杂交组合 | F1表现型及数量 | F2表现型及数量 | |||||
实验一 | 品种甲x品种乙 | 全为长芒(丙) | 长芒 | 中芒 | 无芒 | ||
415 | 278 | 46 | |||||
实验二 | 品种丙x品种乙 | 长芒 | 中芒 | 无芒 | |||
43 | 87 | 42 | |||||
(1)根据实验结果可推测芒性状至少由___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上述实验数据能为之提供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
(2)依照实验二可知品种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假如实验二中的F1表现型及比例为:长芒:中芒:无芒=2:1:1,则品种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另外一对等位基因会影响芒基因的表达,若实验一中多次杂交产生的F1中偶然出现了一株无芒植株,该无芒植株自交产生的F2中长芒:中芒:无芒=9∶6∶49,推测F1中出现无芒植株最可能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若推测成立,F2无芒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