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已知果蝇的红眼对白眼、直刚毛对焦刚毛、正常翅对翅外展、灰体对黑檀体均为显性。下图为其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现有部分突变果蝇品系和野生型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选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若进行反交,则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
(2)若选用白眼翅外展黑檀体雌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则在_________代中能观察到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同时,通过观察_________代的e黑檀体眼色的雌雄比,还可证明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若选用粗糙眼黑檀体与野生型果蝇杂交,结果在中观察到四种表现型,该结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控制眼型和体色的基因可以独立遗传”这一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
【答案】0 1/2 F2 9∶3∶3 ∶1 ∶9∶3∶3∶1 F1 不能 两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时,由于交叉互换也可能产生四种表现型
【解析】
由图可知,白眼对应的基因和焦刚毛对应的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翅外展基因和紫眼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粗糙眼和黑檀体对应的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二者不能进行自由组合。位于非同源染色体:X染色体、2号及3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1)焦刚毛白眼雄蝇基因型XsnwY,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基因型XSNWXSNW,交配子代为XSNWXsnw和XSNWY,没有全部为直刚毛,所以出现焦刚毛概率为0,反交:关于颜色的基因型雄果蝇是XWY,雌果蝇基因型是XwXw,子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所以白眼个体概率为1/2。
(2)同学乙用白眼翅外展黑檀体雌蝇与野生型果蝇杂交,即三隐个体与三显性纯合体杂交,F1全部为三杂合体,F1杂交所得F2中三种性状间自由组合,比例为:(1∶1)×(3∶1)×(3∶1)=9∶3∶3 ∶1 ∶9∶3∶3∶1;
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白眼雌蝇(XwXw)×红眼雄蝇(XWY),F1中雌蝇全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可证明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3)图示可知:控制眼型的粗糙眼基因和体色的黑檀体基因均位于3号染色体上,两者为连锁基因,不能独立遗传。若部分Fl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就会产生四种配子,F2中也会出现四种表现型,但比例不再符合9∶3∶3∶1,因此不能仅通过F2中出现四种表现型来判定两对基因能否独立遗传。
【题目】科研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研究癫痫抽搐发生的机理。请回答。
(1)当兴奋传到秀丽隐杆线虫___________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与___________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兴奋性神经递质),使肌细胞膜的电位变为___________,从而引起肌细胞收缩。若肌细胞持续重复收缩,则出现类似于人类癫痫抽搐的表现型。
(2)秀丽隐杆线虫的A基因控制合成乙酰胆碱受体。科研人员利用A基因和Z 基因突变体进行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据图分析,A基因突变导致肌细胞___________,说明A基因突变导致信息传递功能___________(选填 “增强”或“减弱”)。由___________组实验结果分析,Z基因的功能是抑制抽搐的发生。
(3)为进一步探究Z基因功能,科研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实验。
组别 | 对野生型秀丽隐杆线虫的处理 | 突触数目相对值 | |
敲除Z基因 | 转入Z基因 | ||
Ⅰ组 | - | - | 25.1 |
Ⅱ组 | + | - | 34.3 |
Ⅲ组 | + | + | 24.9 |
注:“+”表示处理,“-”表示未处理。
①实验结果说明Z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此分析,图中第4组抽搐次数明显高于第2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碳量 西黄松 生态系统 | 生产者活生物量() | 死有机物质() | 土壤有机碳() | 净初级生产力*(·年) | 异养呼吸**(·年) |
老龄 | 12730 | 2560 | 5330 | 470 | 440 |
幼龄 | 1460 | 3240 | 4310 | 360 | 390 |
*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
**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
A.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固定,进人生物群落
C.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库
D.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降低大气碳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