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1是由蛇毒引发的免疫反应示意图,图2是该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B是_______________。
(2)人遇到蛇时,在特別恐惧的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2可知,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小体,引起___________向突触前膜运动,其中的_____________(此处为乙酰胆碱)释放到_______________,并扩散到突触后膜,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
(4)人被蛇咬伤后,病人会出现全身肌肉瘫痪的症状。结合图2推测该蛇毒影响细胞间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抗体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或神经—体液调节) 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突触间隙 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该蛇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的结合,影响兴奋传递给肌肉细胞
【解析】
1、图甲过程代表体液免疫过程,A是淋巴因子,B是抗体。
2、分析图乙,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变为内正外负;突触结构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1)图1中物质A、物质B分别是淋巴因子、抗体。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属于神经调节;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3)由图2可知,正常情况下,贮藏存在突触小泡内的乙酰胆碱可防止被细胞内乙酰胆碱酯酶的破坏。当神经冲动传导到突触前膜时,引起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运动,其中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释放至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主要对 Na+的通透性增大,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的变化为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使突触后膜兴奋。
(4)由于蛇毒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的结合,影响兴奋传递给肌细胞,使肌肉松弛无力,所以人被蛇咬伤后,病人会出现全身肌肉瘫痪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