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科研小组在塞军坝地区做了如下调查研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科研人员对塞罕坝地区的几种植物类型中鸟类资源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表:
鸟类丰富度(种) | 平均种群密度(只/hm2) | |
森林 | 55 | 16.36 |
灌丛沼泽 | 23 | 14.39 |
草丛沼泽 | 21 | 3.94 |
调查上述鸟类的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表格数据显示森林中鸟类的平均种群密度最大,这说明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年来,塞军坝地区某些农户开始发展生态果园模式(如图):
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中,家禽的能量4/5来自杂草,1/5来自害虫,那么家禽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_________kg生产者。
②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碳元素在该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_____形式传递。
③从信息传递角度分析,果树开花期,果农利用一种小型蜜蜂传粉,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或振动翅膀发出嗡嗡声来进行交流,从信息类型看,上述信息分别属于__________信息、_____________信息。
【答案】标志重捕法 食物和栖息空间 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9 有机物 行为 物理
【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逐级向上传递时,传递效率为10%-20%。
(1)鸟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若要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塞罕坝地区从沙地荒原最终发展成森林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森林为鸟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和栖息空间;
(2)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根据题干信息,家禽通过两条食物链增加体重,“至少需要多少生产者”说明按照传递效率最大计算,所以在食物链杂草→鸡鸭中,家禽从杂草中获得的增重所需的生产者的重量为1×4/5÷20%=4(kg);在食物链杂草→害虫→鸡鸭中,家禽从害虫获取的增重所需要的生产者的重量为1×1/5÷20%÷20%=5(kg),则家禽增重1kg,至少需要消耗生产者的重量为4+5=9(kg);②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③蜜蜂传粉时相互通过跳摆尾舞进行交流,属于行为信息;振动翅膀发出嗡嗡声属于物理信息。
【题目】科研人员以红松为实验材料研究紫外线UV-B对植物生理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3年龄红松幼苗随机分为4组,每组60株,在自然光照的基础上,人工增加不同辐射强度(kjm-2d-1)的UV-B处理,40天后随机选取植株顶端已完全展开且生长状况和叶龄及叶位一致的针叶,测定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如图。
UV-B处理 | 总叶绿素含量 (mgg-1) | H2O2含量 (μmolg-1PW) | 过氧化氢酶活性(Ug-1(FW)min-1) |
A组 | 2.307 | 114.05 | 4.89 |
B组 | 2.207 | 130.79 | 4.79 |
C组 | 2.185 | 143.43 | 3.50 |
D组 | 2.168 | 149.09 | 3.22 |
(1)UV-B能够______(促进/抑制)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原因是UV-B使幼苗中叶绿素含量______,导致光反应中______合成不足,进而限制______过程,最终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2)H2O2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对生物膜系统有伤害作用。分析表可知,UV-B能够______,进而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影响红松幼苗的光合作用。
(3)NO是植物体内的一种信号分子,对植物的抗逆性有明显作用。有人利用SNP(可随细胞代谢稳定产生NO)溶液,研究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破坏作用,研究思路如下:至少要设置______组实验、最终要通过检测______等指标,才能判断NO是否能够抵抗UV-B对红松幼苗生物膜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