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新华社2007年2月27日报道,因在小麦育种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山东人李振声院士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为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获得早熟、抗倒伏、抗病等性状,科学工作者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要求的新品种,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套育种方案。
生物材料: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B:小麦的矮秆不抗锈病纯种,C:水稻的晚熟种子。
非生物材料:根据需要自选。
(1)育种名称:________。
(2)所选择的生物材料:________。
(3)希望得到的结果:________。
(4)预期子代最早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________。
(5)写出简要的育种过程(可用图解):________。
(6)选择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
答案:方案一:(1)杂交育种
(2)A、B
(3)获得矮秆抗锈病的小麦
(4)3/16
(6)选取并进行纯化
方案三:(1)诱变育种(2)C(3)早熟水稻(4)极低或不出现(5)用射线、激光照射或化学药剂处理(或用太空飞船搭载),以期发生基因突变(6)将处理的水稻种植下去,进行观察,挑选水稻并进行纯化
解题探究:题目条件给出两个小麦品种,每种都有一个优良性状,育种的目标是把不同优良性状整合到一个品种中,可采用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水稻的晚熟不是人们希望的性状,人们希望获得早熟的水稻,这属于新性状,获得新性状可采用诱变育种。
归纳总结:探究性问题主要是围绕一个结论、问题或观点,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发散性的创新精神。解答此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条件或情景尽量展开思维,才能将可能的答案分析出来。这类试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解题时若抛开题目要求而答,或对新情景、新材料感到畏惧,或没能仔细审清题意等,都会导致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