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B.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少量ATP
C.ATP水解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逆转录的原料
D.将磷脂包裹药物后形成的小球送入细胞需要消耗ATP
【答案】D
【解析】
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和少量的[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也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并不产生能量。
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是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构成,P是磷酸基团,-表示的是普通的化学键,~表示的是高能磷酸键,ATP水解供能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更容易断裂跟合成,初步水解的产物是ADP和Pi。
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膜具有流动性。
逆转录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分子的过程。
A、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也没有类囊体薄膜,A错误;
B、酵母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一个还原的过程,不产生ATP,B错误;
C、ATP分子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逆转录是生成DNA分子,所以其原料是脱氧核苷酸,C错误;
D、将磷脂制成包裹药物的小球,通过小球膜与细胞膜的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类似于胞吞作用,需要消耗ATP,D正确。
故选D。
【题目】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回答相关的问题: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家兔的血浆适量、蒸馏水、预先配制的缓冲溶液、量筒、试管若干支、Na2CO3溶液、乳酸、pH试纸。
二、实验流程
步骤 | A组 | B组 | ||||
①分组编号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1号试管 | 2号试管 | 3号试管 |
② | ? | 等量缓冲溶液 | 等量血浆 | ? | 等量缓冲溶液 | 等量血浆 |
③ | 滴加等量的Na2CO3溶液 | ? | ||||
④ | 记录结果 | 记录结果 | ||||
预测结果 | ? | ? | ||||
结论 | ? | ? |
?
(1)步骤②中向A组和B组的1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向B组3支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__。
(3)预测结果:
A组:1号试管pH明显上升;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1号试管pH明显下降;2、3号试管pH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蒸馏水不具有缓冲作用,为对照组,人工配制的缓冲溶液具有缓冲作用,动物血浆与缓冲溶液一样具有缓冲作用,说明其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____。
【题目】“标志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hm。(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初捕 | 32 | 32 | 14 | 18 |
重捕 | 36 | 4 | 18 | 18 |
?
(1)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_______。
A? 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 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 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 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___ 。
(3)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为______。为消除鼠害,应该采取措施,_____老鼠种群的K值。
?(4)在上述调查的同时,还对样方中布氏田鼠的洞口数进行了调查(假设样方中只有这一种鼠),平均每100m2有3.6个洞口,洞口数与田鼠数的比例关系为___________ 。
【题目】根据表格,完成下列要求,单位:年
?
?
机型 | 第一代 | 第二代 | 第三代 | 向量机 | 大规模并行机机 | 机群 |
美国 | 1946 | 1959 | 1964 | 1976 | 1990 | 1994 |
中国 | 1958 | 1965 | 1973 | 1983 | 1995 | 1998 |
推出时间相关年份 | 12 | 6 | 9 | 7 | 5 | 4 |
?
?
由上图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计算机研发过程中推出同类型机器的时间,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井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