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 mL液样至盛有9 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各取0.1 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样中菌体数为_____ 。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_____ 。
(3)接种技术的核心是_____ 。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 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 ,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 ,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 是最理想菌株。
可将选取的所需菌种利用_____ 的方法长期保存。
【答案】5.6×108 在无氮固体培养基中添加了该除草剂 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 培养基中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 氮气 该除草剂 E 甘油管藏
【解析】
1.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本题这种根据流程图看,“无氮培养基+高浓度的除草剂”,说明A、B、C培养基中是以除草剂为唯一氮源。
2.每克样品中的菌落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的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代表稀释的倍数。
(1)图中稀释的倍数是103,三个菌落的平均数=(55+56+57)÷3=56,则每毫升样品中菌株数=56÷0.1×103=5.6×105个,所以每升土壤浸出液中的菌株数=5.6×105×103=5.6×108个。
(2)该除草剂为含氮有机物,为了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应采用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即无氮的固体培养基中添加该除草剂。
(3)接种技术的核心是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保证培养物的纯度。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原因是培养基缺少这些细菌可利用的氮源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由于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被菌落分解后可产生透明带,无透明带说明除草剂未被分解,菌落利用的氮源就只能是空气中的氮气了;而出现透明带说明除草剂被分解,菌落是分解该除草剂的细菌,氮源是该除草剂;E透明圈最大,故是最理想菌株。选取的所需菌种可利用甘油管藏的方法长期保存。
【题目】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的同一个器官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含2对同源染色体B.图2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C.图3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发生分离D.图中所示均为减数分裂过程
【题目】对某地区引入的一种生物进行种群数量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见表(单位:只)。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种群数量 | 36 | 72 | 339 | 856 | ? |
第一次捕捉(标志)数 | 160 | ||||
第二次捕捉数 | 162 | ||||
第二次捕捉个体中的标志数目 | 30 |
曲线中与2001年至2005年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最相符的是( )
A.B.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