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γ—氨基丁酸具有控制疼痛的作用,其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另一种局部麻醉药作用机理如图二所示,此种局部麻醉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会阻碍突触后膜处的兴奋传递。

1)图1______________(填数字编号)组成突触结构。

2)据图可知,在神经调节中γ—氨基丁酸是一种__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协助扩散 D.胞吐作用

3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促进Cl-内流,使突触后膜保持_______________电位状态,突触后膜兴奋得到______________(抑制/促进)。

4)图2中,辣椒素的作用是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使某种局部麻醉药进入细胞内,进而阻塞Na+通道,以致无法产生兴奋。

5)综上所述,γ—氨基丁酸和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作用效果__________(相同/不同)。

【答案】②③④ 神经递质 D 静息 抑制 通道蛋白 不同 相同

【解析】

神经调节中,神经元之间靠突触传递信号,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由K+外流形成,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由Na+内流形成。

1)图1中①为突触小泡,包裹着神经递质,②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间隙,④为突触后膜,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据图可知,在神经调节中γ—氨基丁酸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是一种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

3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促进Cl-内流,膜电位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此时突触后膜兴奋被抑制;

4)据图2可知,辣椒素的作用是与突触后膜上的通道蛋白结合,改变其空间结构,打开通道,使某种局部麻醉药进入细胞内,进而阻塞Na+通道,以致无法产生兴奋;

5γ—氨基丁酸的作用机理是让Cl-内流,形成静息电位,兴奋被抑制,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理是阻止Na+内流,不能形成动作电位,保持静息电位,兴奋被抑制,综上所述,γ—氨基丁酸和某种麻醉药的作用机理不同,作用效果相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油菜的株高由等位基因Gg决定,GG为高杆,Gg为中杆,gg为矮杆B基因是另一种植物的高杆基因,B基因与G基因在调控油菜的株高上有相同的效果,并且株高与B基因G基因的数量正相关,科学家利用B基因培育转基因油菜。请回答问题:

1操作时,一般先将B基因转入农杆菌,常用质粒作为 ,质粒是一种双链闭合环状的 分子

2若用两种识别切割序列完全不同的限制酶MN如图1所示分别切割质粒和目的基因,得到的粘性末端 酶的作用下相互连接,形成的碱基对序列是______依照图1的形式作答,连接后的序列 可以不可以MN酶进行切割

3在含有B基因的DNA片段上,限制酶MN的切割位点如图2所示所示空白部分为B基因位置。若采用直接从供体细胞中分离方法提取B基因,可选用酶 来切。

4若将一个B基因转移到矮杆油菜的染色体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达,且B基因与g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这样的转基因油菜植株表现型为

5若将一个B基因转移到中杆油菜的染色体上并在植株中得到成功表达,培育了甲~丁四种转基因油菜如图3所示

与甲的株高相同的是 。四种转基因油菜分别自交,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子代有3种表现型的是

另有一种转基因油菜的B基因插入位置与前四种不同,自交子代也有3种表现型,请在图4中的染色体上标出B基因的插入位置

【题目】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通常只能在南方和最好的耕地种植。为拓展水稻的种植范围,将水稻与高粱进行杂交获得高粱稻。

1)研究者为了让水稻和高粱得以杂交,将水稻和高粱的花粉混合,授给花粉未成熟就进行________的水稻,收获F1种子,种植后同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选择其中表型优良且与母本差异明显的植株进行________操作,收获自交种子,连续自交从中选育出某后代品系——高粱稻RS125

2RS125呈现杆特高(2米)特粗(1厘米)、喜光耐旱的特征,此____________明显与高粱相似。连续三年收获的RS125均呈现同样的特征,这就排除了____________因素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3)为判断RS125发生变异的原因,取RS125________,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显微摄影后____________与对比,发现RS125并不携带高粱的染色体片段。

4)根据以上信息研究者提出假设:RS125的形成是来自高粱花粉的DNA断裂后部分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结果。为验证这一假设,研究者提取了水稻(R)、高粱(S)高粱稻(RS)的根、叶研磨成匀浆,收集其中的蛋白质进行电泳,观察到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中实验结果支持上述假设,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三组实验结果都有条带III,从进化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

③若想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直接验证上述假设,请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

5)为扩大RS125的种植范围,还需进行哪些研究?请提出一个进一步研究的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