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塔胞藻(单细胞微型藻类)是水产动物的优质饵料.为探究Cu2+对塔胞藻细胞密度的影响,研究人员设置了Cu2+浓度依次为0μmol/L、20μmol/L、40μmol/L、80μmol/L、160μmol/L、320μmol/L的培养液,每个浓度3个平行组.将塔胞藻分别接种在上述培养液中进行处理.分别于处理后的24h、48h、72h及96h进行取样,测定塔胞藻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下图甲所示.

(1)在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每次取样测定塔胞藻细胞密度时,均需做3次重复实验,探究过程共需测定的样品数为216.
(2)研究人员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对未经稀释培养液中的塔胞藻进行计数,计数室内细胞分布见图乙,则培养液中塔胞藻细胞的密度是5.0×105个/mL.下列操作会使计数结果偏大的是ABD.
A 稀释塔胞藻培养液时,未达到预设的稀释倍数
B 对于压在小方格上、下、左、右四条界线上的塔胞藻,均进行计数
C 塔胞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但每一个小方格内的塔胞藻过多
D 误把死细胞当作活细胞
E 从三角烧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未将三角烧瓶轻轻振荡几次即从培养液的上方取样
(3)实验结论:Cu2+对塔胞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u2+浓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强.得到上述结论的依据是:①在相同时间内,含Cu2+培养液中的塔胞藻密度比不含Cu2+培养液的小; ②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液中的Cu2+浓度越大,塔胞藻密度越小.
(4)研究人员推测,水体受Cu2+污染和缺Mg2+都可能会抑制塔胞藻的光合作用.为探究Cu2+污染和缺Mg2+对塔胞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可设置以下对照实验:对照组用完全培养液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塔胞藻;实验组的培养液依次为添加Cu2+的完全培养液、缺Mg2+培养液、添加Cu2+的缺Mg2+培养液.你认为,在短时间内,光合作用生理状况与细胞密度两个指标中,光合作用生理状况往往能更快地反映塔胞藻受Cu2+毒害的程度.

分析 分析题图:图甲:在相同时间内,含Cu2+培养液中的塔胞藻密度比不含Cu2+培养液的小;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培养液中的Cu2+浓度越大,塔胞藻密度越小,可见Cu2+对塔胞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u2+浓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强.
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采用五点取样法,取四角和最中间的5个中方格计数,统计数据时采取“数上不数下,数左不数右”的原则统计压线个体.

解答 解:(1)在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液进行灭菌处理.依题意,设置了6种不同的Cu2+浓度、每个浓度3个平行组、分别于处理后的24h、48h、72h及96h进行4次取样、做3次重复实验,所以探究过程共需测定的样品数为6×3×4×3=216.
(2)图乙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中间五个方格内共有10个塔胞藻细胞,所以未经稀释培养液中的塔胞藻细胞的密度是(5.0×10×1000)÷0.1=5.0×105个/mL.稀释塔胞藻培养液时未达到预设的稀释倍数、对于压在小方格上、下、左、右四条界线上的塔胞藻均进行计数以及误把死细胞当作活细胞(即ABD) 都会使计数结果偏大;塔胞藻在计数室中均匀分布,但每一个小方格内的塔胞藻过多,不会导致计数结果偏大或偏小;从三角烧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未将三角烧瓶轻轻振荡几次即从培养液的上方取样会使计数结果偏小.
(3)图甲显示,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Cu2+浓度不为0μmol/L)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Cu2+浓度为0μmol/L),即含Cu2+培养液中的塔胞藻密度比不含Cu2+培养液的小,说明Cu2+对塔胞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Cu2+浓度增大,细胞密度逐渐减小,即培养液中的Cu2+浓度越大,塔胞藻密度越小,说明Cu2+浓度越大,其抑制作用越强.
(4)依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Cu2+污染和缺Mg2+对塔胞藻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自变量是Cu2+污染的有无以及是否缺Mg2+,因此需要设置3个实验组:添加Cu2+的完全培养液、缺Mg2+培养液、添加Cu2+的缺Mg2+培养液;因变量是塔胞藻光合作用的生理状况及其塔胞藻密度,在短时间内,光合作用生理状况,通常能更快地反映塔胞藻受Cu2+毒害的程度.
故答案为:
(1)灭菌     216
(2)5.0×105个/mL     ABD
(3)含Cu2+培养液中的塔胞藻密度比不含Cu2+培养液的小     培养液中的Cu2+浓度越大,塔胞藻密度越小
(4)添加Cu2+的完全培养液、缺Mg2+培养液、添加Cu2+的缺Mg2+培养液    光合作用生理状况

点评 本题考查了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探究Cu2+对塔胞藻细胞密度的影响,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难度中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BR作为植物激素,与IAA共同调节(或“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2)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用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三组幼苗均水平放置,其中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测定0~14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上述实验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目的是避免光照对向性生长的影响.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相反.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4h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延迟,说明BR促进胚轴和主根的向性(弯曲)生长.
(3)IAA可引起G酶基因表达,G酶可催化无色底物生成蓝色产物.科研人员将转入G酶基因的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用含有无色底物的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野生型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分布于分生区和伸长区,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仅分布于分生区,说明BR影响IAA的分布,推测BR能够促进IAA的极性运输.由于重力引起水平放置的幼苗主根中近地侧和远地侧IAA浓度不同,远地侧细胞伸长较快,根向地生长.
(4)为验证上述推测,可进一步检测并比较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细胞中IAA极性运输载体基因(填“IAA合成基因”或“IAA极性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量,若检测结果是野生型植株主根细胞中该基因表达量高于BR合成缺陷突变体,则支持上述推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