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构成脱氧核苷酸的小分子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③、①③④都能构成脱氧核苷酸B.①和③可形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
C.DNA单链中②和④数量相等D.②和④通过2个或3个氢键相连
【答案】C
【解析】
(1)依题意并分析图示:①是脱氧核糖,②为胞嘧啶(C)或胸腺嘧啶(T),③是磷酸,④为腺嘌呤(A)或鸟嘌呤(G)。
(2)DNA分子的结构层次图及解读如下,每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位于图中的5′端),两条链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①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②为胞嘧啶(C)或胸腺嘧啶(T),④为腺嘌呤(A)或鸟嘌呤(G),1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是由1分子的磷酸、1分子的脱氧核糖和1分子的含氮碱基所示组成,即①②③、①③④都能构成脱氧核苷酸,A正确;
B、在双链DNA分子中,①所示的脱氧核糖和③所示的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形成DNA主链的基本骨架,B正确;
C、②为胞嘧啶(C)或胸腺嘧啶(T),④为腺嘌呤(A)或鸟嘌呤(G),因此DNA单链中②和④的数量不一定相等,C错误;
D、②为胞嘧啶(C)或胸腺嘧啶(T),④为腺嘌呤(A)或鸟嘌呤(G),在双链DNA分子中,A与T之间有2个氢键,G与C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②和④通过2个或3个氢键相连,D正确。
故选C。
【题目】桦尺蛾是一种夜晚活动的蛾子,白天栖息在树干上.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下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工业化前后森林中桦尺蛾变化的主要数据:
考察时间 | 栖息环境 | 浅色桦尺蛾所占比例 | 深色桦尺蛾所占比例 |
1850年 (工业化前) | 长满浅色地衣的树干 (树皮) | 占85% | 占15% |
1950年 (工业化后) | 裸露并被煤烟熏黑的树干 (树皮) | 占15% | 占85% |
(1)工业化后,桦尺蛾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_____。
(2)深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是同一个物种,因为_____。
(3)已知桦尺蛾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深色桦尺蛾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____,桦尺蛾的体色不同体现了___多样性,可借助______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进行检测,这一方法的优点是简便、高效。
(4)自然界有性生殖动物存在多种生殖隔离类型.有①受精前隔离(阻碍杂种受精卵的形成),②受精后隔离(降低杂种生物生活力或可育性),受精后隔离又有③杂种不活、④杂种的子代生存能力差、可育性和⑤杂种不育等,自然选择促进生殖隔离机制进化的方向是_____
A.①→③→⑤→④B.①→③→④→⑤
C.④→⑤→③→①D.⑤→④→①→③
(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桦尺蛾种群中深色基因A和浅色基因a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使桦尺蛾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