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图1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X、Y、Z表示不同物质;图2表示将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1 中X、Y、Z分别表示什么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Z物质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移动到______________ 。
(2)图1 中过程③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2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图2中的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的变化为____________。
②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____________。
③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c,预计1小时后,实际产生的氧气量为__________微摩尔。
【答案】三碳化合物 丙酮酸 ATP 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减少 d 450
【解析】
本题考查了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能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是植物体的两个重要生理活动,图1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图1可知①为光反应、③④为有氧呼吸的前两个阶段,它们均会消耗ADP生成ATP;⑤和②分别为CO2的固定、C3的还原,后者会消耗ATP产生ADP。④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场所为线粒体。图2表示将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 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黑暗条件下曲线下降变化量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光照条件下曲线上升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量。图1 中X、Y、Z分别表示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ATP ,Z物质AT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移动到叶绿体基质。
(1)图1 中X、Y、Z分别表示三碳化合物、丙酮酸 、ATP 。Z物质ATP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从类囊体薄膜移动到叶绿体基质。
(2)图1 中过程③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3)根据图2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图2中的丙处添加CO2时促进CO2的固定,分析短时间内C5的变化为减少。
②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光补偿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的光照,光补偿点时细胞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产生氧气等于消耗的氧气,因此容器中溶氧量不变,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d。
③若在图2中丁处给予适宜条件,使溶解氧的变化如图中的c,据图2中曲线c,原来溶解氧量为260,现在溶解量为280,而释放出来的氧气量为20微摩尔,又根据黑暗条件的4分钟里,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210-200=10微摩尔,再根据时间1小时,计算是:20÷4×60+10÷4×60=450微摩尔。
【题目】(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 光合作用 | 核糖体 | 细胞壁 | |
甲 | √ | √ | √ | √ |
乙 | √ | × | √ | × |
丙 | × | √ | √ | √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甲____,乙____,丙____。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②图中属于细菌细胞结构的是图____,它与洋葱表皮细胞结构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这说明细胞间具有____性。图甲所示生物一般是________(填“自养”或“异养”)生物,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