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1中I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D.图2中C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可以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答案】D
【解析】解:A、多糖分布在膜的外侧,故Ⅰ侧为细胞膜外侧,Ⅱ侧为细胞膜内侧,A错误;B、脂质分子优先通过细胞膜与膜中的磷脂分子有关,B错误;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C错误;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由静息电位变成动作电位,即外正内负→外负内正,D正确.本题选:D.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细胞膜的成分和突触的结构,掌握包含脂质(50%):以磷脂为主,是细胞膜的骨架,含两层;蛋白质(40%):细胞膜功能的体现者,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功能越复杂;糖类: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也叫糖被,和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血型决定等有直接联系;突触是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即可以解答此题.
【题目】为了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实验步骤为:
步骤①:取10支试管,分为五组。每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某种淀粉酶溶液和2mL5%淀粉溶液。
步骤②:将每组淀粉酶溶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摇匀。
步骤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五支试管(编号1、2、3、4、5)分别置于15℃、25℃、35℃、45℃、55℃水浴中。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各支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原理: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还原糖;淀粉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用碘液可检测淀粉,因为淀粉遇碘液变蓝,根据蓝色深浅来推断淀粉酶的活性。
(2)该实验的设计存在一个明显的错误,即步骤②前应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各组溶液的pH要保证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选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4)纠正实验步骤后,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当地3组试管中的反应物与碘液混合开始呈棕黄色时,各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表示蓝色程度):
组别 | 1 | 2 | 3 | 4 | 5 |
处理温度/℃ | 15 | 25 | 35 | 45 | 55 |
结果 | ++ | + | 棕黄色 | + | ++ |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在___________之间。某同学在进行本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反应时间过长。为缩短反应时间,请你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