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在使用“10×”的物镜和“10×”的目镜观察到蛙的皮肤上皮细胞后,不移动装片的位置,又换用“40×”的物镜和“10×”的目镜观察同一部位,所见到的细胞比前一次( )A. | 大而多 | B. | 小而少 | C. | 大而少 | D. | 小而多 |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将长或者是宽放大,显微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反之,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细胞越小.
解答 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少、越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多、越小.
综上所述,把物镜为10×和目镜为10×镜头,换用物镜为40×和目镜为10×镜头的镜头,即把低倍物镜转化成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细胞变大.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到的物象的区别,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2009年,有3位科学家因构建了显示不同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三维模型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抑制细菌核糖体的功能,细菌就难以存活 | |
B. | 三维模型可用于研发新抗生素和治疗疾病 | |
C. | 三维模型的构建与蛋白质和RNA的空间结构相关 | |
D. | 核糖体中的核酸中含有T |
7.如图是某遗传系谱图,图中I-1、Ⅲ-7、Ⅲ-9患有甲种遗传病,I-2、Ⅲ-8患有乙种遗传病(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已知Ⅱ-6不携带两病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乙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 |
B. | 7号个体甲病基因来自1号 | |
C. | 图中Ⅲ-8的基因型是bbXAXa或bbXAXA,Ⅲ-9的基因型是BbXaY或BBXaY | |
D. | 如果Ⅲ-8与Ⅲ-9近亲结婚,他们所生子女中同时患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frac{3}{16}$ |
3.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A. | 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 |
B. | 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 |
C. | 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 |
D. | 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
13.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可遗传 | |
B. | 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 | |
C. | 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 | |
D. | 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 |
20.初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是( )
A. |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B. | 萨顿的蝗虫实验 | ||
C. | 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 | D. | 人的红绿色盲研究 |
17.人在寒冷的环境中,不产生的反应是( )
A. | 使甲状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 B. | 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血流量减少 | ||
C. | 骨骼肌不自主颤栗,使产热增多 | D. | 汗腺分泌增加 |
15.某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将会( )
A. | 降低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 | B. | 使隐性基因消失 | ||
C. | 提高杂合子的比例 | D. | 对基因频率的影响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