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分)健康人的尿中含有极微量的蛋白质,若尿液中蛋白质总量过高,则称为蛋白尿。除了肾脏疾病和涉及肾脏的其他疾病会引起蛋白尿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也会出现暂时性蛋白尿。临床上常用双缩脲法定性和定量检测尿中的蛋白质。请完成下面的实验,探究你在某次剧烈运动后是否出现了蛋白尿。
(1)材料用具:试管、量筒、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
②甲中加入运动前自己的尿液2 mL,乙中加入剧烈运动后自己的尿液2 mL.
③先向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比观察两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4)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
预测结果 |
相应结论 |
若甲、乙两支试管中溶液均为浅蓝色 |
|
|
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 |
(2)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
(3)③1 mL双缩脲试剂A液,并摇匀
4滴双缩脲试剂B液,并摇匀
(4)预测结果及相应结论
预测结果 |
相应结论 |
|
剧烈运动后,尿液中无蛋白质出现 |
若甲试管中溶液为浅蓝色,乙试管中溶液为紫色 |
|
【解析】
试题分析:(2)本实验是探究在某次剧烈运动后是否出现了蛋白尿,其实验原理是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呈紫色。
(3)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应先加A液1 mL,并摇匀,以形成碱性环境,然后再加双缩脲试剂B液4滴,并摇匀。观察颜色变化。
(4)若甲、乙两支试管中溶液均为浅蓝色,表明剧烈运动后,尿液中无蛋白质出现;若甲试管中溶液为浅蓝色,乙试管中溶液为紫色,表明剧烈运动后,尿液中出现了蛋白质。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性生物实验的设计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生物实验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09宜昌一中二模)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
(1)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A.参与新陈代谢
B.参与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的运输
C.良好的溶剂
D.贮藏能量
E.影响动植物的生存、形态和分布
(2)将一棵小青菜培养在含有H218O的培养液中培养,并用钟罩将其罩住。将此装置放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很快在钟罩的空气中发现了H218O和18O2,同时在植物体内发现了H218O。请解释:
①钟罩的空气中发现的H218O的来源 。
②钟罩内空气中18O2的来源 。
③植物体内的H218O除了从外界吸收的外,还可以通过哪些生理作用产生? 。
④除了水和氧气外,植物体内还有哪些物质还可能含有18O? 。
(3)人体内水的平衡,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是很重要的。人体维持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 ,它作用的靶细胞是 。当人得胃肠炎,造成严重脱水时,却没有明显口渴的感觉,同时尿量变化不大,是因为 ,必需及时补充生理盐水,来维持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稳定。
(4)含水量不同的玉米种子的呼吸速率(mg/100g.h)是不同的,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①玉米种子的呼吸速率与含水量的关系是 。
②为了使种子能安全贮存,种子的含水量应控制在 以下。
③呼吸速率高的粮仓会出现发潮发热现象,原因是 。
④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就“如何降低种子的呼吸速率”这个问题提出两条具体措施。
。
(5)水作为生物生存环境重要的的非生物因素,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作用生物表现出多种多样的适应现象。以A、B两种体重和年龄都相似的哺乳动物作为实验材料,将它们分成等量的2组作以下实验:
每天每只动物消耗100g大麦种子(含65%淀粉和35%脂肪),并且已知每克淀粉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水的量分别是0.55g和1.05g,两者在相同的环境下持续实验10天,统计数据如下表所示:
| 失水量(g/天) | 尿中尿素浓度(mmol/L) | ||
尿液 | 粪便 | 汗液 | ||
物种A | 15 | 5 | 55 | 3500 |
物种B | 30 | 15 | 75 | 2000 |
①为维持水分代谢平衡,每天应给两组动物中的每个动物各提供多少水分?____________。
②10d后A物种健康存活,而B物种全部死亡(无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B死亡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表明物种A活动强度远不如物种B,产生这种行为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④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并推断哪种动物可能是肉食性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