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下表是一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表中的A、B、C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图是该森林在遭受大火完全烧毁前后(b点为发生火灾的时间),草本、灌木和乔木植物体内贮存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1)据表分析回答:
①能量流动是从A、B、C中哪个成分开始的?为什么?
②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这个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据图分析回答:
①a~b段,三类植物在群落中的斑块镶嵌分布,形成了群落的??????????????????? 。
②b~d段,显示火灾后植物群落的演替情况,其演替的过程是???????????????????? 。该演替类型属于??????????? 演替。
③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 增长。
④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 (写出二种影响因素)等环境条件决定。
(1)①B??? 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
②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g(生产者的)>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2)①水平结构
②先出现草本植物群落,再出现灌木群落,最后出现乔木群落(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次生
③逐渐增大直至稳定?????? S型
④气候、土壤
【解析】
试题分析:(1)①表中B所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开始。
②B生产者Pg为870.7,ABC三者R的和为92.8+504.3+191.4=788.5,Pg大于R(A+B+C),即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故生态系统仍处于逐渐发展壮大之中。
(2)①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影响,同一地段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为群落水平结构。
②b~d段,从各种植物出现先后时间,推断演替的过程是: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该演替是在保留土壤条件或者种子等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③在整个演替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越来越多,最后趋于稳定,故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一般呈S型增长。
④演替到相对稳定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因素决定。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 _株/(100 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 曲线表示。
(2) 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 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 。
(3) 在T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丙图中),对该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 Ⅰ | Ⅱ | Ⅲ |
GP和NP | GP=55.6×102 NP=1.3×102 | GP=176×103 NP=6×103 | GP=59.3×106 NP=49.5×106 |
NP/GP | 0.02 | 0.03 | 0.85 |
R | 54.3×102 | 170×103 | 8.8×106 |
未利用 | —— | 62.8% | 99.7% |
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
下图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_ _株/(100 m2·年)(以“+”代表增强,以“-”代表减少)。从图甲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年份中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用图乙 曲线表示。
(2) 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图丙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 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_ 。
(3) 在T时后的一段时间内(丙图中),对该生态系统中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
Ⅰ |
Ⅱ |
Ⅲ |
GP和NP |
GP=55.6×102 NP=1.3×102 |
GP=176×103 NP=6×103 |
GP=59.3×106 NP=49.5×106 |
NP/GP |
0.02 |
0.03 |
0.85 |
R |
54.3×102 |
170×103 |
8.8×106 |
未利用 |
—— |
62.8% |
99.7% |
①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 。
②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
舟曲县特大泥石流灾害震惊全国甚至全世界,究其原因主要是乱砍乱伐和毁
林开荒使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强降雨导致较
严重的泥石流发生。回答下列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是指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超过了其_______,就
环境保护问题,我国政府提出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旨在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___。
破坏森林的后果十分严重,极易造成山洪暴发等自然灾害,这是因为森林对________具
有重要作用。
(2)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具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带雨林是陆地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下表是六类生态系统有关方面的比较表:
生态系统 | 冻原 | 北方针叶林 | 温带落叶林 | 温带草原 | 热带雨林 |
净初级生产量 (吨/公顷·年) | 1.5 | 7.5 | 11.5 | 7.5 | 50 |
生物量(吨/公顷) | 10 | 200 | 350 | 18 | 300 |
枯叶输入量(吨/公顷·年) | 1.5 | 7.5 | 11.5 | 7.5 | 50 |
枯叶现存量(吨/公顷) | 44 | 35 | 15 | 5 | 5 |
①热带雨林的土壤是贫瘠的,判断依据是表中的________,造成贫瘠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据考察,赤道附近的一个小岛(热带雨林)虽然面积不到0.5 km2,哺乳动物却多达58
种,这一现象说明热带雨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但如果大量砍伐雨林,则热带雨林会
被毁灭且一个时期内很难再恢复原貌,这说明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
的特点。热带雨林毁灭后的地区,影响生物生存的关键性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