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1)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 _________。
(4)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__________次。
【答案】筛选出菌株Q 增加培养液中的溶氧量 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 强 6
【解析】
由题文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及其分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1) 为了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菌株Q,就要人为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其目的是筛选出菌株Q。
(2) 振荡培养,可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增加培养液中溶氧量。
(3) 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的过程中,由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所以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在以多环芳烃菲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单菌落周围的多环芳烃菲被降解而形成分解圈,因此分解圈越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越强。
(4) 为了防止造成污染,接种环在每次接种前和接种结束后都要通过灼烧来灭菌,所以在完成步骤④中,5次划线操作前都要灼烧灭菌,接种结束后还需进行1次灼烧灭菌。可见,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6次。
【题目】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放有某双子叶植物叶片的密闭装置中CO2的变化量,结果如下表。分析表中数据,不正确的推论是( )。
光照强度/klx | 1.0 | 3.0 | 5.0 | 7.0 | 8.0 | 10.0 |
+2.0 | -3.0 | -6.0 | -10.0 | -12.0 | -12.0 |
A. 光照强度为1klx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B. 光照强度为2klx时,该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应为0
C. 光照强度由5klx增强为7klx时,叶肉细胞中C3化合物合成速率增大
D. 光照强度为9klx时,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是限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