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 亲代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 ||
父本 | 母本 | 雌株 | 雄株 | |
1 | 阔叶 | 阔叶 | 阔叶234 | 阔叶119、窄叶122 |
2 | 窄叶 | 阔叶 | 阔叶83、窄叶78 | 阔叶79、窄叶80 |
3 | 阔叶 | 窄叶 | 阔叶131 | 窄叶127 |
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根据第3组实验,可以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阔叶与窄叶的分离比为3︰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
D
解析:
根据第1组实验,双亲均为阔叶,子代出现了窄叶,可知窄叶为隐性,阔叶为显性。
又因为在第1组和第3组中,阔叶和窄叶性状在子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几率不一致,可知必定为伴性遗传。观察三组杂交组合的后代,发现雌雄中均呈出现过窄叶表现型,可知叶形的遗传应为伴X遗传。综合上所述,窄叶性状为伴X隐性遗传。
基于以上分析,可结合亲本表现型及子代表现型利用逆推法分析各组亲本及子代的基因型为(假设阔叶为B,窄叶为b):
第1组:XBY×XBXb→XBXB(♀)、XBXb(♀)、XBY(♂)、XbY(♂);
第2组:XbY×XBXb→XBXb(♀)、XbXb(♀)、XBY(♂)、XbY(♂);
第3组:XBY×XbXb→XBXb(♀)、XbY(♂)。
第1组子代中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有如下两种方式:
1/2 XBXB×XbY→1/4 XBXb(♀)、1/4 XBY(♂)
1/2 XBXb×XbY→1/8 XBXb(♀)、1/8 XbXb(♀)、1/8 XBY(♂)、1/8 XbY(♂)
故后代中窄叶植株占1/8 XbXb(♀)+1/8 XbY(♂)=1/4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
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对表中有关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
亲代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
||
父本 |
母本 |
雌株 |
雄株 |
|
1 |
阔叶 |
阔叶 |
阔叶234 |
阔叶119、窄叶122 |
2 |
窄叶 |
阔叶 |
阔叶83、窄叶78 |
阔叶79、窄叶80 |
3 |
阔叶 |
窄叶 |
阔叶131 |
窄叶127 |
A.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判断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3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2∶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对表中有关数据的分析,错误的是
杂交组合 |
亲代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
||
父本 |
母本 |
雌株 |
雄株 |
|
1 |
阔叶 |
阔叶 |
阔叶234 |
阔叶119、窄叶122 |
2 |
窄叶 |
阔叶 |
阔叶83、窄叶78 |
阔叶79、窄叶80 |
3 |
阔叶 |
窄叶 |
阔叶131 |
窄叶127 |
A.根据第1组实验,可以判断阔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B.根据第1组或第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形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3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2∶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4
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
亲代表现型 |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
||
父本 |
母本 |
雌株 |
雄株 |
|
1 |
阔叶 |
阔叶 |
阔叶234 |
阔叶119、窄叶122 |
2 |
窄叶 |
阔叶 |
阔叶83、窄叶78 |
阔叶79、窄叶80 |
3 |
阔叶 |
窄叶 |
阔叶131 |
窄叶127 |
下表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组或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